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三峡库区滑坡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信息量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0-15页 |
| ·信息量模型概述 | 第10-11页 |
| ·信息量模型的发展及问题 | 第11-13页 |
|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评价 | 第13-14页 |
|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动态危险性评价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 第2章 信息量模型理论及其拓展 | 第18-27页 |
| ·原始的信息量模型 | 第18-19页 |
| ·模型思路 | 第18页 |
| ·原始公式及解析 | 第18-19页 |
| ·信息量模型计算流程 | 第19页 |
| ·信息量模型常用的公式形式 | 第19-21页 |
| ·单因素叠加形式 | 第19-20页 |
| ·单因素加权叠加形式 | 第20页 |
| ·空间叠加形式 | 第20-21页 |
| ·假设组合形式 | 第21页 |
| ·计算单元的变化 | 第21-24页 |
| ·滑坡的表示方式 | 第21-22页 |
| ·点形式的信息量模型 | 第22-23页 |
| ·面形式的信息量模型 | 第23-24页 |
| ·滑坡体在信息量模型中的作用 | 第24页 |
| ·拓展后的信息量模型计算流程 | 第24-26页 |
| ·目前信息量模型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 ·拓展后的计算流程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及表达方式 | 第27-39页 |
| ·影响因素及作用概述 | 第27页 |
| ·地形因素的作用及表达方式 | 第27-29页 |
| ·地形因素的作用机理 | 第28页 |
| ·地形因素的表达 | 第28-29页 |
| ·地质因素的作用及表达 | 第29-30页 |
| ·静态水文因素的作用及表达 | 第30-31页 |
| ·降雨因素的作用及表达 | 第31-33页 |
| ·降雨因素的作用机理 | 第31页 |
| ·衡量降雨的指标和模型 | 第31-32页 |
| ·前期有效降雨模型 | 第32-33页 |
| ·降雨因素的表达方式 | 第33页 |
| ·库区水位变化因素的作用及表达 | 第33-34页 |
| ·水位变化对于滑坡的作用机理 | 第33-34页 |
| ·水位的计算方法 | 第34页 |
| ·地震因素的作用及表达 | 第34-35页 |
| ·植被覆盖的作用及表达 | 第35-36页 |
| ·植被覆盖的作用机理 | 第35-36页 |
| ·植被的表达方式 | 第36页 |
| ·道路因素的作用及表达 | 第36-37页 |
| ·土地利用类型的作用及表达 | 第37页 |
| ·土地利用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作用 | 第37页 |
| ·土地利用作用的表达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 | 第39-58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概述 | 第39页 |
| ·内部因素影响的分析 | 第39-41页 |
| ·降雨因素影响的分析 | 第41-42页 |
| ·库区水位变化影响的分析 | 第42-45页 |
| ·植被因素影响的分析 | 第45-46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 | 第46-47页 |
| ·结合受灾对象易损性的综合评价 | 第47-48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结果的评价 | 第48-50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实现 | 第50-56页 |
| ·任务分析 | 第50-51页 |
| ·实现方法及功能设计 | 第51-53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使用的数据 | 第53-54页 |
| ·主要模型介绍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重庆市涪陵区的滑坡区域危险性评价 | 第58-81页 |
| ·研究区介绍 | 第58-59页 |
| ·数据及其来源 | 第59-64页 |
| ·基础地理数据 | 第59-62页 |
| ·降雨相关数据 | 第62页 |
| ·遥感影像及其提取的信息 | 第62-64页 |
| ·内部因素的信息量计算 | 第64-68页 |
| ·内部因素信息量计算 | 第64-67页 |
| ·因素、因子和因子组合的致灾性分析 | 第67-68页 |
| ·降雨因素信息量的计算 | 第68-71页 |
| ·库区水位变化因素信息量的计算 | 第71-73页 |
| ·植被因素信息量的计算 | 第73-74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 | 第74-76页 |
| ·结合易损性评价的分析 | 第76-78页 |
| ·区域危险性评价结果的评价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1-82页 |
| ·论文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