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大气论文--矿井瓦斯论文

邻近层对开采层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1 绪论第17-27页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8-23页
     ·覆岩采动裂隙场研究第18-19页
     ·采空区岩体渗透系数的研究第19页
     ·采动瓦斯渗流力学研究第19-22页
     ·采动瓦斯流场的研究第22-23页
   ·问题的提出第23-2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24-2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2 矿井概况及试验工作面煤岩力学参数测试第27-53页
   ·矿井概况第27页
   ·井田地质第27-33页
     ·地层第28页
     ·煤层第28-31页
     ·井田地质构造第31-33页
   ·瓦斯、煤尘、自燃倾向第33-34页
   ·试验工作面概况第34-36页
     ·1201综采工作面概况第34页
     ·905综采工作面概况第34-36页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实验室测试第36-51页
     ·试样的制备与加工第36-37页
     ·力学试验概况第37-39页
     ·煤岩体密度参数测试第39-42页
     ·煤岩体弹性模量参数测试第42-46页
     ·煤岩体泊松比参数测试第46-49页
     ·煤岩单轴抗压强度测试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采动裂隙分布的基本规律和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第53-61页
   ·采动裂隙分布的基本规律第53-54页
   ·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的数学模型第54-60页
     ·数学模型第54-56页
     ·数学模型的差分求解第56-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不同开采顺序下采动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第61-79页
   ·模拟软件简介第61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1-65页
     ·力学模型的确定第61-64页
     ·屈服准则的选取第64页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64-65页
   ·开采下层煤时工作面围岩应力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第65-72页
     ·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第65-67页
     ·“三区”范围的模拟结果第67-70页
     ·“三带”范围的模拟结果第70-72页
   ·首采上层煤时工作面围岩应力场分和规律数值模拟第72-77页
     ·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第72-73页
     ·“三区”范围的模拟结果第73-76页
     ·“三带”范围的模拟结果第76-77页
   ·小结第77-79页
5 不同开采顺序下采动裂隙分布规律研究第79-89页
   ·采动裂隙分布的分析方法第79-81页
     ·采场覆岩下沉形态的计算方法第79-80页
     ·采场覆岩孔隙率的计算方法第80-81页
   ·首采下层煤时工作面覆岩下沉形态及孔隙率计算第81-83页
   ·首采上层煤时综采工作面覆岩下沉形态及孔隙率计算第83-86页
   ·工作面“O”型圈的范围分析第86-88页
     ·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第86页
     ·“O”型圈的范围第86-88页
   ·小结第88-89页
6 不同开采顺序时采动瓦斯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第89-117页
   ·采动瓦斯流场数值模拟的软件及模型简介第89-91页
     ·FLUENT软件概述第89页
     ·物理模型第89-91页
   ·首采下层煤时工作面采动瓦斯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第91-103页
     ·无尾巷初次来压之前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第91-94页
     ·无尾巷初次来压之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第94-96页
     ·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第96-97页
     ·小结第97-98页
     ·尾巷对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第98-103页
   ·首采上层煤时工作面采动瓦斯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第103-115页
     ·无尾巷初次来压之前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第104-105页
     ·无尾巷初次来压之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第105-110页
     ·尾巷对工作面瓦斯流场分布的影响第110-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7 邻近层卸压瓦斯治理的现场实践第117-139页
   ·首采下层面时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第117-124页
     ·12煤工作面瓦斯灾害情况第117-118页
     ·工作面瓦斯涌出计算第118-120页
     ·工作面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瓦斯治理技术的成功应用第120-124页
   ·首采上层煤时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第124-134页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第124-126页
     ·利用定向钻孔技术预抽下邻近煤层瓦斯第126-127页
     ·工作面高位钻孔设计层位的应用考察第127-128页
     ·单孔瓦斯抽采量规律统计第128-130页
     ·钻场及泵站瓦斯抽采量规律统计第130-132页
     ·各孔抽采流量、负压和浓度随垂高的变化规律第132-133页
     ·工作面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分析第133页
     ·结论第133-134页
   ·9煤工作面钻孔抽放参数设计第134-137页
     ·9煤工作面抽采适宜位置的初步确定第134-135页
     ·钻孔抽放参数的初步设计第135-136页
     ·高位钻孔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8 主要结论第139-141页
   ·主要结论第139-140页
   ·主要创新点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采放比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