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文献综述 | 第9-30页 |
·女性人类学相关研究 | 第9-18页 |
·国外对女性人类学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对女性人类学的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宗教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 第18-24页 |
·宗教人类学研究 | 第19-21页 |
·仪式研究 | 第21-24页 |
·苏菲主义研究概况 | 第24-30页 |
2.绪论 | 第30-37页 |
·选题缘由 | 第30-31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32页 |
·田野调查法 | 第32-33页 |
·网络调查法 | 第33-34页 |
·口述史方法 | 第34页 |
·调查点介绍 | 第34-37页 |
3.苏菲主义简介 | 第37-42页 |
·苏菲主义的形成 | 第37页 |
·苏菲主义教团的形成 | 第37-38页 |
·苏菲主义教团的基本特征 | 第38页 |
·苏菲主义的派别 | 第38-40页 |
·苏菲主义教团女性的地位和影响 | 第40页 |
·苏菲主义教团信徒宗教参与及表达方式 | 第40-42页 |
·迪喀尔(Zikir) | 第40-42页 |
4.莎车县苏菲主义教团 | 第42-60页 |
·伊斯兰教逊尼派苏菲主义教团在莎车县的传入与演变 | 第42-44页 |
·伊斯兰教逊尼派苏菲主义教团在莎车县的传入与演变 | 第42-43页 |
·布维在莎车县的活动 | 第43-44页 |
·莎车县苏菲主义教团的活动场所 | 第44-48页 |
·艾木都拉罕霍加木铁热巴格罕尼卡(H mdullaxan ku a ter bagh Xaniqa) | 第44-45页 |
·艾则孜霍加亚库恰罕尼卡( zizxan jaku a Xaniqa 叶尔羌道堂) | 第45页 |
·伊达伊提吐拉汗霍加罕尼卡(Hidaj ttullaxan Xu a Xaniqa) | 第45-47页 |
·麦力克尼沙汗阿吉英买力罕尼卡 (M lik nisaxan ha i je im h ll Xaniqa) | 第47-48页 |
·维吾尔族民间对苏菲主义教团的看法 | 第48-57页 |
·非苏菲主义教团信徒对苏菲主义教团的看法 | 第48-52页 |
·苏菲主义教团信徒对苏菲主义教团的看法 | 第52-54页 |
·干部对苏菲主义教团的看法 | 第54-56页 |
·非苏菲主义教团宗教人士对苏菲主义教团的看法 | 第56-57页 |
·政府部门对苏菲主义教团及其活动的管理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莎车县布维迪喀尔(Zikir)仪式之时空限定 | 第60-66页 |
·仪式的时间和空间 | 第60-62页 |
·仪式主体的角色和行为 | 第62-63页 |
·仪式的用品 | 第63页 |
·仪式行为规范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莎车县布维迪喀尔(Zikir)仪式之过程 | 第66-80页 |
·2012 年 2 月 21 日麦力克尼沙汗阿吉英买力罕尼卡迪喀尔(Zikir)仪式 | 第67-74页 |
·2012 年 9 月 18 日麦力克尼沙汗阿吉英买力罕尼卡迪喀尔(Zikir)仪式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布维迪喀尔(Zikir)仪式之规程 | 第80-87页 |
·念经文(X tm ) | 第80-82页 |
·宗教吟唱(Hykmet) | 第82-83页 |
·“都阿”( Du`a)---祈祷 | 第83页 |
·“艾里卡”(H lq ) | 第83-84页 |
·萨玛舞(Sama) | 第84页 |
·舍散“萨达卡”(S diq h) | 第84页 |
·宗教叙事(T bligh Ejtish) | 第84-85页 |
·握手(Qol eliship k ryshysh) | 第85页 |
·宗教聚餐 | 第85页 |
·为实现某种需求进行的念经仪式(Ha t X tm )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8.莎车县布维在日常民俗场景中的迪喀尔(Zikir)仪式 | 第87-100页 |
·恰依 aj)仪式 | 第87-93页 |
·婚礼 | 第93-96页 |
·葬礼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9.布维宗教活动与萨满教的关系 | 第100-108页 |
·灵魂崇拜 | 第101页 |
·祈福、求安 | 第101-102页 |
·治病、驱邪 | 第102-104页 |
·信鬼神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10.莎车县布维迪喀尔(Zikir)仪式的功能指向 | 第108-118页 |
·强化信徒的宗教信仰 | 第115页 |
·情感宣泄、心理调适 | 第115页 |
·强化内部认同 | 第115-116页 |
·规范宗教道德 | 第116页 |
·传承教团知识 | 第116页 |
·引导信徒扶贫济困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8-119页 |
附录一 | 第119-124页 |
附录二 | 第124-129页 |
附录三 | 第129-147页 |
图片 | 第147-150页 |
附表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6-157页 |
后记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