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白芍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复方白芍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4-34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4页 |
·仪器 | 第14页 |
·材料 | 第1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4-32页 |
·药材鉴定 | 第14-17页 |
·性状鉴别 | 第14-15页 |
·薄层色谱鉴别 | 第15页 |
·含量测定 | 第15-17页 |
·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7-23页 |
·因素水平选择 | 第17-18页 |
·药材吸水率考察 | 第18页 |
·干膏得率测定 | 第18页 |
·芍药苷含量测定 | 第18-21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1-22页 |
·验证实验 | 第22页 |
·浓缩工艺的研究 | 第22-23页 |
·干燥工艺的研究 | 第23页 |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23-31页 |
·剂型的选择 | 第23页 |
·制粒方法优选 | 第23-24页 |
·辅料的筛选 | 第24-27页 |
·颗粒剂性能考察 | 第27-31页 |
·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制备方法 | 第31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31-32页 |
·放大生产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复方白芍颗粒的质量研究 | 第34-48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页 |
·材料 | 第3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4-44页 |
·性状 | 第34页 |
·鉴别 | 第34-36页 |
·白芍的薄层鉴别 | 第34-35页 |
·泽泻的薄层鉴别 | 第35-36页 |
·检查 | 第36-39页 |
·粒度 | 第36-37页 |
·水分 | 第37页 |
·溶化性 | 第37页 |
·装量差异 | 第37-38页 |
·重金属 | 第38页 |
·砷盐 | 第38-39页 |
·含量测定 | 第39-44页 |
·色谱条件 | 第39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0-41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41-42页 |
·重复性考察 | 第42页 |
·样品溶液稳定性考察 | 第42-43页 |
·加样回收率考察 | 第43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附 复方白芍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复方白芍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48-5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材料 | 第4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8-52页 |
·室温留样试验 | 第48-50页 |
·加速留样试验 | 第50-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全文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综述 | 第56-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