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中日筝乐发展简介 | 第8-9页 |
二、本课题的学术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实际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综述及本文的见解 | 第11-17页 |
第一章 中日筝乐艺术的传承 | 第17-28页 |
第一节 中日筝乐艺术的传承组织 | 第17-20页 |
一、中国筝乐艺术的传承组织 | 第17-19页 |
二、日本筝乐艺术的传承组织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日筝乐艺术传承的精神内核 | 第20-28页 |
一、中国筝乐艺术精神内核的衍变 | 第20-24页 |
二、日本筝乐艺术精神内核的衍变 | 第24-28页 |
第二章 中日筝乐艺术的传承方式 | 第28-43页 |
第一节 从筝曲《将军令》看中国筝乐的文化传承方式 | 第28-37页 |
一、中国筝乐传承中的"牌同调异" | 第29-32页 |
二、中国筝乐传承中的"一曲多谱" | 第32-37页 |
第二节 日本筝乐艺术的传承方式 | 第37-43页 |
一、民间"家元制度"的秘技传承体系 | 第37-40页 |
二、日本政府的文化保护 | 第40-41页 |
三、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20世纪中日筝的乐器改革 | 第43-54页 |
第一节 日本筝的乐器改革 | 第43-46页 |
一、筝弦制的变化 | 第43-44页 |
二、弦材质的变化 | 第44页 |
三、义甲的变化 | 第44-46页 |
第二节 中国筝的乐器改革 | 第46-52页 |
一、筝弦制的变化 | 第46-49页 |
二、弦材质的变化 | 第49-50页 |
三、义甲的变化 | 第50-52页 |
第三节 中日筝在乐器改革方面的比较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二十世纪中日筝乐艺术创作概况比较 | 第54-81页 |
第一节 中日筝乐演奏技巧及定弦的发展 | 第55-58页 |
一、中日筝乐演奏技巧的发展 | 第55页 |
二、中日筝的基本定弦 | 第55-58页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中国筝乐艺术创作的概貌 | 第58-68页 |
一、中国筝乐创作概貌(1900—1949年) | 第58-61页 |
二、中国筝乐创作概貌(1949—2000年) | 第61-68页 |
第三节 二十世纪日本筝乐创作的概貌 | 第68-78页 |
一、日本前期的筝乐创作(1900—1945) | 第68-72页 |
二、日本后期的筝乐创作(1945—2000) | 第72-7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8-81页 |
第五章 二十世纪中日筝乐格局的成因探析 | 第81-88页 |
第一节 筝乐艺术传承对二十世纪中国筝乐格局的影响 | 第81-84页 |
一、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理念的衍变对筝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 第81-82页 |
二、近代文化传承对中国筝乐格局的影响 | 第82-84页 |
第二节 筝乐艺术传承对二十世纪日本筝乐格局的影响 | 第84-86页 |
一、日本传统音乐审美理念的衍变对筝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 第84-85页 |
二、近代文化传承对日本筝乐格局的影响 | 第85-8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86-88页 |
一、不同的哲学基础造就不同的音乐思想 | 第86页 |
二、不同的音乐思想导致不同的吸纳态度 | 第86-87页 |
三、不同的吸纳态度刻划不同的筝乐发展轨迹 | 第87-88页 |
结语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