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教师绩效评价 | 第11-13页 |
·国内外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职业发展理论及绩效管理概述 | 第16-22页 |
·职业发展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概述 | 第17-19页 |
·突出高职“双师”素质队伍特色 | 第18页 |
·校企合作,创新“双通道流动”制度 | 第18-19页 |
·绩效评价概述 | 第19-20页 |
·教师绩效评价概述 | 第20-22页 |
第3章 高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30页 |
·国内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 第22-23页 |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评价的准则 | 第22-23页 |
·评价的四大主体 | 第23页 |
·某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介绍 | 第23-25页 |
·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0页 |
·绩效评价目的不清晰 | 第25-26页 |
·重视年终评价,忽视平时评价 | 第26页 |
·评价结果反馈不利 | 第26页 |
·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 | 第26-27页 |
·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27页 |
·绩效评价体系建成后墨守陈规 | 第27-30页 |
第4章 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 第30-40页 |
·创建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培养“双师型”、“三能”教师 | 第30页 |
·高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 第30-32页 |
·坚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 | 第31页 |
·立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向“三能”教师转型 | 第31-32页 |
·坚持自我评价方式为主、他评为辅的原则 | 第32页 |
·坚持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 | 第32页 |
·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2-34页 |
·考核目的和作用 | 第32-33页 |
·考评方法 | 第33-34页 |
·重构评价指标,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 第34-38页 |
·多元化绩效评价 | 第38-40页 |
·重视师风师德,政策倾向“双师型”教师、“三能”教师 | 第38-39页 |
·发展性评价逐步完善 | 第39页 |
·突出评价结果的效力 | 第39-40页 |
第5章 提高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水平的思考和建议 | 第40-46页 |
·对高职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 | 第40-41页 |
·突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完善“特聘教师”岗位 | 第40页 |
·政策倾向“双师型”教师、“三能”教师 | 第40-41页 |
·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双通道流动”制度 | 第41页 |
·提高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水平的建议 | 第41-46页 |
·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 第42-43页 |
·发展性教师绩效评价要发挥实际作用 | 第43-44页 |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促改进 | 第44页 |
·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