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伦理思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 | 第17-27页 |
·基本概念及特征 | 第17-20页 |
·志愿精神 | 第17页 |
·大学生志愿者 | 第17-18页 |
·大学生志愿服务 | 第18-19页 |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 | 第19-20页 |
·大学生志愿服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 第20-24页 |
·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思想渊源 | 第21-24页 |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层次 | 第24-27页 |
·无私利他型 | 第25页 |
·己他两利型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的现代价值 | 第27-39页 |
·个体道德层面的价值 | 第27-32页 |
·提升大学生的德性境界 | 第27-28页 |
·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 第28-29页 |
·坚定大学生的道德理想 | 第29-30页 |
·实现大学生的幸福人生 | 第30-32页 |
·社会道德层面的价值 | 第32-36页 |
·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 | 第32-33页 |
·营造浓烈的道德氛围 | 第33-34页 |
·巩固社会核心价值观 | 第34-35页 |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35-36页 |
·其他层面的价值 | 第36-39页 |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 第36-37页 |
·健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 第37-38页 |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伦理因素 | 第39-47页 |
·内在因素 | 第39-41页 |
·功利主义严重 | 第39-40页 |
·道德责任的缺失 | 第40-41页 |
·外在因素 | 第41-43页 |
·家庭道德教育的失范 | 第41页 |
·学校德育教育的失真 | 第41-42页 |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42-43页 |
·其他因素 | 第43-47页 |
·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43-44页 |
·政策法规不健全 | 第44-45页 |
·社会关注程度低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选择 | 第47-55页 |
·思想意识方面 | 第47-49页 |
·继承传统文化 | 第47页 |
·发扬雷锋精神 | 第47-48页 |
·弘扬志愿文化 | 第48-49页 |
·践行和谐理念 | 第49页 |
·政策法规方面 | 第49-52页 |
·制订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完善管理制度 | 第50-52页 |
·社会支持方面 | 第52-55页 |
·给予经费支持 | 第52页 |
·提高关注程度 | 第52-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