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引言 | 第11页 |
·我国轨道交通减振设施及其发展 | 第11-21页 |
·轨下减振 | 第12-16页 |
·枕下减振 | 第16-21页 |
·各减振措施的应用分析对比 | 第21-22页 |
·轨下减振 | 第21页 |
·枕下减振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梯形轨枕轨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本文拟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6-29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第2章 车辆-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及模型 | 第29-54页 |
·基于梯形轨枕的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方法 | 第30-36页 |
·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及其发展 | 第30-31页 |
·轨道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31-32页 |
·桥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32页 |
·轮轨相互作用分析 | 第32-34页 |
·桥轨相互作用分析 | 第34页 |
·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 | 第34-36页 |
·ABAQUS软件简介 | 第36-38页 |
·ABAQUS的主求解器模块 | 第36-37页 |
·ABAQUS中的接触及滑移 | 第37-38页 |
·ABAQUS/Explicit中的稳定性和自动时间增量 | 第38页 |
·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38-51页 |
·车辆模型 | 第38-42页 |
·轨道系统结构模型 | 第42-44页 |
·桥梁结构模型 | 第44-45页 |
·轮轨接触模型 | 第45-48页 |
·系统激励 | 第48-50页 |
·计算点位置及输出频率 | 第50-5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验证 | 第51-52页 |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第3章 梯形轨枕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 第54-71页 |
·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平顺性评价标准 | 第54-56页 |
·脱轨系数 | 第54-55页 |
·轮重减载率 | 第55页 |
·车体振动加速度 | 第55-56页 |
·轨道结构动力响应指标 | 第56-57页 |
·轮轨垂向力 | 第56-57页 |
·轮轨横向力 | 第57页 |
·箱形梁上列车-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7-63页 |
·箱形梁上梯形轨枕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 | 第57-60页 |
·箱形梁上普通整体道床的动力特性 | 第60-62页 |
·箱形梁上梯形轨枕及普通整体道床动力特性对比 | 第62-63页 |
·U形梁上列车-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63-68页 |
·U形梁上梯形轨枕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 | 第63-65页 |
·U形梁上普通整体道床动力特性 | 第65-68页 |
·U形梁上梯形轨枕及普通整体道床动力特性对比 | 第68页 |
·不同桥型梯形轨枕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桥上梯形轨枕轨道系统减振性能研究 | 第71-91页 |
·梯形轨枕轨道参数研究 | 第71-76页 |
·减振垫布置方式优化 | 第71-73页 |
·模态分析 | 第73-76页 |
·减振性能的分析方法 | 第76-79页 |
·频谱分析 | 第76-77页 |
·传递损失 | 第77页 |
·插入损失 | 第77-78页 |
·Z振级插入损失 | 第78-79页 |
·箱形梁上梯形轨枕轨道系统减振性能分析 | 第79-84页 |
·频谱分析 | 第79-82页 |
·传递损失 | 第82-83页 |
·插入损失 | 第83页 |
·Z振级插入损失 | 第83-84页 |
·U形梁上梯形轨枕轨道系统减振性能分析 | 第84-89页 |
·频谱分析 | 第84-87页 |
·传递损失 | 第87-88页 |
·插入损失 | 第88-89页 |
·Z振级插入损失 | 第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91-9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作者简历 | 第95-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