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及可能的贡献 | 第10-17页 |
(一)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7-18页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一) 公共文化服务 | 第18页 |
(二) 文化义工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邱隘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 第19-26页 |
第三章 邱隘文化义工的发展 | 第26-34页 |
一、邱隘及邱隘文化站基本概况 | 第26页 |
二、文化义工的产生原因 | 第26-34页 |
第四章 文化义工的发展经验 | 第34-42页 |
一、文化义工的运作机制 | 第34-39页 |
二、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间的差异性比较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义工的溢出效应分析 | 第42-54页 |
一、缓解供需矛盾,减轻运作成本 | 第42-43页 |
二、减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张力,增强相互间的良性互动 | 第43-44页 |
三、推进多元协同治理,实现文化治理 | 第44-45页 |
四、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 第45-46页 |
五、培育公共精神,增强公民主体性参与意识 | 第46-47页 |
六、促进社会整合,防止碎片化 | 第47-49页 |
七、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衡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 第49-51页 |
八、推动社会文艺团体发展,提升文化能人的主导性参与意识 | 第51-52页 |
九、避免文化上的社会分层,推动包容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文化义工的一种解读视角:国家与社会 | 第54-58页 |
一、国家在场的逻辑选择 | 第54-55页 |
二、文化义工的社会表达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