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语境下的县级政府决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公共性”问题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政府决策的公共性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2页 |
·县级政府公共性研究现状评析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政府决策与公共性的相关理论界定 | 第15-21页 |
·“公共性”语境 | 第15-18页 |
·不同历史脉络中的“公共性”语境 | 第15-17页 |
·“公共性”话语的历史转变规律分析 | 第17-18页 |
·政府决策“公共性”的内涵界定 | 第18-21页 |
·处理公共事务:政府决策公共性的一般体现 | 第19页 |
·代理公共权力:政府决策公共性的实现渠道 | 第19-20页 |
·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决策公共性的必然要求 | 第20-21页 |
第3章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的内在意蕴 | 第21-26页 |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何以必要 | 第21-23页 |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是县级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 第21页 |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是政府决策质量的保证 | 第21-22页 |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是社会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基石 | 第22-23页 |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何以可能 | 第23-26页 |
·时代的可能 | 第23-24页 |
·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公民素质提高与意识觉醒 | 第24-26页 |
第4章 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难以凸显之根源分析 | 第26-33页 |
·主观意识错位与决策主体价值取向的关系 | 第26-27页 |
·经济人理性影响政策主体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长官式”决策观念引发决策的不合理性 | 第27页 |
·客观环境制约对“公共性”形成过程的阻碍 | 第27-29页 |
·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 | 第27-28页 |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阻碍 | 第28-29页 |
·主体能力不足使“公共性”弱化 | 第29-30页 |
·能力弱化的县级政府公务员队伍 | 第29-30页 |
·民弱官强的决策格局影响政府决策公共性实现 | 第30页 |
·决策机制存在缺陷 | 第30-33页 |
·决策中枢系统职责关系混乱 | 第31页 |
·决策参谋系统支持力度不够 | 第31页 |
·决策执行系统尚需缩小偏差 | 第31-32页 |
·决策监督系统监督乏力 | 第32-33页 |
第5章 彰显县级政府决策公共性的必由之途 | 第33-42页 |
·实现决策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 | 第33-34页 |
·塑造县级政府新型的决策环境 | 第34-36页 |
·经济环境: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 第34页 |
·政治环境:遵守政治规则推进政务环境 | 第34-35页 |
·法制环境:利用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一生产力 | 第35-36页 |
·依靠电子政务决策技术引导公共性回归 | 第36-37页 |
·满意原则下的决策程序 | 第37-38页 |
·健全县级政府决策制度建设 | 第38-42页 |
·健全政府决策信息征集制度 | 第38-39页 |
·优化县级政府决策执行制度 | 第39-40页 |
·强化政府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