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

黄蜀葵生物学特性及秋水仙碱诱变株筛选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 药用植物黄蜀葵的研究概况第13-19页
   ·黄蜀葵本草考证第13-15页
     ·基原考证第13-14页
     ·植物分类学考证第14页
     ·药用部位考证第14页
     ·采收和贮存的考证第14-15页
   ·黄蜀葵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5-16页
     ·花的化学成分第15页
     ·根的化学成分第15页
     ·种子的化学成分第15-16页
   ·黄蜀葵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6-17页
     ·TFA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第16页
     ·TFA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第16页
     ·TFA对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第16页
     ·TFA对脑缺血的作用第16-17页
     ·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作用第17页
     ·对骨的影响第17页
   ·黄蜀葵生物学特性研究第17-18页
   ·黄蜀葵栽培生理的研究第18-19页
   ·黄蜀葵采收加工的研究第19页
 2 药用植物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第19-24页
   ·系统选育第20页
   ·杂交育种第20页
   ·染色体倍性育种第20-21页
   ·分子育种第21页
   ·诱变育种第21-24页
     ·化学诱变育种第21-22页
     ·辐射诱变育种第22页
     ·激光诱变育种第22-23页
     ·空间诱变育种第23-24页
 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7页
第二章 黄蜀葵生长与金丝桃苷代谢规律研究第27-59页
 第一节 黄蜀葵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第27-32页
  摘要第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材料第28页
   ·方法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生育期划分第28页
   ·物候期观察第28-29页
   ·株高生长变化第29页
   ·叶片数量动态变化第29-30页
   ·花蕾数量动态变化第30页
  3 讨论第30-32页
 第二节 黄蜀葵耐盐特性研究第32-45页
  摘要第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材料第32页
   ·试验设计第32-33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3-35页
   ·数据处理第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42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5-36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SOD活性的影响第37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POD活性的影响第37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CAT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MDA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Pro含量的影响第39页
   ·盐胁迫对不同器官Na~+、Ca~(2+)、K~+分布规律影响第39-41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花冠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5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42页
   ·盐胁迫与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关系第42-43页
   ·盐胁迫与MDA含量的关系第43页
   ·盐胁迫对黄蜀葵生长及体内离子分布的影响第43-44页
   ·盐胁迫与黄蜀葵花冠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关系第44-45页
 第三节 黄蜀葵花采后生理研究第45-59页
  摘要第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材料第45-46页
   ·仪器与试剂第46页
   ·方法第46-48页
   ·数据处理第48页
  2 结果和分析第48-56页
   ·β-Gal提取条件的确定第48-49页
   ·硫酸铵盐析最佳饱和度的确定第49-50页
   ·β-Gal的纯化第50页
   ·pH对β-Gal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温度对β-Gal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β-Gal温度稳定性规律第52页
   ·不同采收时间、采后不同时间、花的不同部位及开放程度对黄蜀葵花中β-Gal活性影响第52-53页
   ·不同采集方案采收的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差异第53-56页
  3 讨论第56-59页
   ·黄蜀葵花冠中β-Gal的酶学特性研究第56页
   ·黄蜀葵花器官发育与金丝桃苷累积关系第56-57页
   ·花器官中金丝桃苷代谢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第57页
   ·采后加工合理性第57-59页
第三章 秋水仙碱诱变与优良诱变株筛选第59-85页
 第一节 诱变株的植物形态观察第59-68页
  摘要第59-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材料第60页
   ·处理第60页
   ·方法第60-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7页
   ·秋水仙碱诱变第61-63页
   ·秋水仙碱诱变后黄蜀葵植株的形态学观察第63-65页
   ·秋水仙碱诱变后黄蜀葵植株的细胞学观察第65-67页
  3 讨论第67-68页
 第二节 黄蜀葵秋水仙碱诱变株基因突变的检测第68-74页
  摘要第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70页
   ·材料第68-69页
   ·仪器与试剂第69页
   ·方法第69-7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PCR扩增效率与测序成功率第71-72页
   ·序列比对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4页
 第三节 黄蜀葵秋水仙碱诱变株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较第74-85页
  摘要第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82页
   ·材料第74页
   ·方法第74-76页
   ·方法学考察第76-82页
  2 样品中金丝桃苷、杨梅素、槲皮素含量测定第82-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全文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发表论文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栽培×野生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NP遗传图谱构建及驯化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下一篇:芝麻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