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栽培×野生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NP遗传图谱构建及驯化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概述第10-11页
   ·构建分子遗传图谱的原理和方法第11-12页
     ·构建分子遗传图谱的基本原理第11-12页
     ·构建分子遗传图谱的基本方法第12页
   ·构建分子遗传图谱的常用遗传标记第12-16页
     ·形态学标记第13页
     ·细胞学标记第13页
     ·生物化学(同工酶)标记第13-14页
     ·分子标记第14-16页
   ·作图群体第16-18页
     ·亲本的选择第16页
     ·作图群体类型第16-18页
   ·大豆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第18-21页
   ·数量性状QTL定位第21-23页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第21页
     ·QTL定位的方法第21-23页
   ·大豆重要育种性状QTL研究进展第23-24页
   ·野生大豆特异性状基因发掘与利用研究第24-2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试验方法第26-30页
     ·田间试验第26-27页
     ·SSR标记分析第27-28页
     ·InDel标记分析第28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8页
     ·QTL定位第28-3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0-48页
   ·NJRINP亲本及家系农艺性状表现第30-31页
   ·NJRINP群体SSR和InDel标记分析第31-32页
     ·亲本间SSR和InDel位点多态性分析第31页
     ·SSR和InDel标记在群体中分离分析第31-32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2-34页
   ·大豆驯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第34-48页
     ·株高、茎粗QTL定位第34-38页
     ·成熟期QTL定位第38-40页
     ·大豆百粒重QTL定位第40-43页
     ·其他性状的QTL定位第43-48页
第四章 讨论第48-52页
   ·RIL群体的构建第48页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标记偏分离第48-49页
   ·大豆农艺性状QTL的定位第49-52页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录第60-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4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苗期识别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下一篇:黄蜀葵生物学特性及秋水仙碱诱变株筛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