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2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 | 第19页 |
·农村金融组织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农地融资相关理论 | 第21页 |
·债券融资理论 | 第21页 |
·供给引导型金融与需求追随型金融 | 第21-23页 |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的现状及国外经验 | 第23-29页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 第23-24页 |
·土地流转规模逐步增长 | 第23页 |
·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所占比例最大 | 第23页 |
·土地流转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23页 |
·土地流转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变化息息相关 | 第23-24页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土地使用权价格缺乏科学的评估依据 | 第24页 |
·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手续还需规范 | 第24页 |
·土地流转缺乏完备的登记制度 | 第24页 |
·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4页 |
·土地流转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 第24-25页 |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现状 | 第25-27页 |
·农业银行确立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 | 第25页 |
·农业发展银行调整支农职能 | 第25-26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改革 | 第26页 |
·邮政储蓄的机构改革 | 第26页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兴起 | 第26页 |
·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26-27页 |
·国外农村土地金融的经验和启示 | 第27-29页 |
·土地银行的建立 | 第27页 |
·土地债券化 | 第27页 |
·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 第27-29页 |
4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8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 第29-34页 |
·六安市概况 | 第29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 第29-30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 第30-31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 第31-32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果 | 第32-34页 |
·六安市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 第34-38页 |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 第34页 |
·农村担保物可供选择的范围狭窄 | 第34-35页 |
·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缓慢 | 第35页 |
·农村土地流转贷款难 | 第35-36页 |
·农村土地流转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缺乏 | 第36页 |
·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评估制度不完善 | 第36-37页 |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待规范 | 第37页 |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7-38页 |
5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分析 | 第38-55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体系构成 | 第38-43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分析 | 第38-41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分析 | 第43-55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的财务分析 | 第43-52页 |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 第52-55页 |
6 六安市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措施 | 第55-60页 |
·财政金融要发挥引导和鼓励作用 | 第55页 |
·完善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 第55-56页 |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 | 第56-57页 |
·完善土地价格评审体系 | 第57-58页 |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 第58页 |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 第58页 |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8-60页 |
7 总结 | 第60-62页 |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创新之处 | 第60-61页 |
·不足与完善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