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绪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6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框架第17-19页
2 基本理论概述第19-23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第19页
   ·农村金融组织相关概念第19-20页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第20-21页
   ·农地融资相关理论第21页
   ·债券融资理论第21页
   ·供给引导型金融与需求追随型金融第21-23页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的现状及国外经验第23-29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第23-24页
     ·土地流转规模逐步增长第23页
     ·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所占比例最大第23页
     ·土地流转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第23页
     ·土地流转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变化息息相关第23-24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25页
     ·土地使用权价格缺乏科学的评估依据第24页
     ·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手续还需规范第24页
     ·土地流转缺乏完备的登记制度第24页
     ·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第24页
     ·土地流转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第24-25页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现状第25-27页
     ·农业银行确立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第25页
     ·农业发展银行调整支农职能第25-26页
     ·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改革第26页
     ·邮政储蓄的机构改革第26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兴起第26页
     ·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第26-27页
   ·国外农村土地金融的经验和启示第27-29页
     ·土地银行的建立第27页
     ·土地债券化第27页
     ·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第27-29页
4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分析第29-38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第29-34页
     ·六安市概况第29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第29-30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第30-31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第31-32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果第32-34页
   ·六安市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第34-38页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第34页
     ·农村担保物可供选择的范围狭窄第34-35页
     ·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缓慢第35页
     ·农村土地流转贷款难第35-36页
     ·农村土地流转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缺乏第36页
     ·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评估制度不完善第36-37页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待规范第37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第37-38页
5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分析第38-55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体系构成第38-43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分析第38-41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第41-43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分析第43-55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的财务分析第43-52页
     ·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第52-55页
6 六安市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措施第55-60页
   ·财政金融要发挥引导和鼓励作用第55页
   ·完善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第55-56页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第56-57页
   ·完善土地价格评审体系第57-58页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第58页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第58页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58-60页
7 总结第60-62页
   ·研究结论第60页
   ·创新之处第60-61页
   ·不足与完善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以南昌地区部分高校为例
下一篇:《荒原》三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