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辆运行安全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课题来源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1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1-23页
     ·研究思路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车辆跟驰的分子动力学特性第23-37页
   ·驾驶员特性分析第23-25页
     ·驾驶行为特性第23-24页
     ·视觉特性第24-25页
   ·车辆跟驰特性第25-27页
     ·制约性第25-26页
     ·延迟性第26页
     ·传递性第26-27页
   ·分子跟驰特性第27-29页
     ·分子力学原理第27-28页
     ·车辆跟驰的分子动力学解析第28-29页
   ·需求安全距离第29-36页
     ·静态需求安全距离第31-34页
     ·动态需求安全距离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基于需求安全距离的分子跟驰模型第37-63页
   ·建模思想第37页
   ·分子跟驰模型的建立第37-48页
     ·前导车减速分子跟驰模型第37-41页
     ·前导车加速分子跟驰模型第41-42页
     ·跟驰模型状态方程的一般表达式第42-48页
   ·侧向需求安全距离跟驰模型第48-54页
     ·侧向干扰分析第48-51页
     ·侧向需求安全距离第51-52页
     ·模型建立第52-54页
   ·实验验证与分析第54-61页
     ·分子跟驰模型验证分析第54-56页
     ·需求安全距离仿真第56-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跟驰‐换道运行安全特性第63-73页
   ·跟驰-换道行为描述第63页
   ·跟驰-换道安全分析第63-66页
     ·换道过程运动学分析第63-64页
     ·换道安全分析第64-66页
   ·数值仿真实验第66-71页
     ·纵向匀速换道第66-68页
     ·纵向加速换道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车流运行安全稳定性分析第73-87页
   ·微扰稳定性原理第73-75页
     ·李亚普诺夫函数第73-74页
     ·微扰稳定性分析第74-75页
   ·局部稳定性分析第75-81页
     ·稳态车队运动稳定性分析第76-77页
     ·交通流局部稳定性分析第77-80页
     ·系统仿真分析第80-81页
   ·渐进稳定性分析第81-86页
     ·理想状态车队稳定性分析第81-83页
     ·渐进稳定性分析第83-85页
     ·系统仿真分析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总结第87-88页
   ·研究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论文成果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
下一篇:简支梁自振频率的预应力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