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五平室内乐作品《凡I》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一、创作背景 | 第8页 |
| 二、作曲家介绍 | 第8-9页 |
| 三、《凡Ⅰ》介绍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结构布局 | 第10-18页 |
| 第一节 结构整体设计 | 第10页 |
| 第二节 各部分结构分析 | 第10-12页 |
| 一、第Ⅰ部分 | 第10-11页 |
| 二、第Ⅱ部分 | 第11-12页 |
| 三、第Ⅲ部分 | 第12页 |
| 第三节 散落——罗列——并置——综合 | 第12-18页 |
| 第二章 音高组织 | 第18-36页 |
| 第一节 音级集合(音高特点) | 第18-29页 |
| 一、核心音程 | 第18页 |
| 二、《三十里铺》音高特点分析 | 第18-23页 |
| 三、主导集合及其延伸 | 第23-29页 |
| 第二节 五声调式的运用与集合的联系 | 第29-32页 |
| 一、声部纵向关系 | 第29-32页 |
| 二、横向线条中的五声性因素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6页 |
| 第三章 复调手法的运用 | 第36-43页 |
| 第一节 卡农式模仿 | 第36页 |
| 第二节 微复调 | 第36-41页 |
| 一、纵向横向都以二度关系为核心的微复调 | 第38-40页 |
| 二、民族五声性主题的微复调 | 第40-41页 |
| 第三节 节奏紧接模仿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织体分析 | 第43-50页 |
| 第一节 绳状织体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网状织体 | 第44-46页 |
| 第三节 块状织体 | 第46-48页 |
| 一、有序块状织体 | 第47页 |
| 二、自由的块状织体 | 第47-48页 |
| 第四节 点描式织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音色组合 | 第50-60页 |
| 第一节 乐队编制 | 第50页 |
| 第二节 特殊音色的引用 | 第50-59页 |
| 一、人声的运用 | 第50-51页 |
| 二、音色的运用 | 第51-59页 |
| (一) 人声与室内乐结合方式与特点 | 第51-52页 |
| (二) 打击乐组 | 第52页 |
| (三) 民族乐器音色的“体现” | 第52-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 第63-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