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8页 |
| ·工作压力 | 第17-25页 |
| ·压力与工作压力定义 | 第17-19页 |
| ·个人—环境匹配理论 | 第19-21页 |
| ·工作压力产生的机理 | 第21-22页 |
| ·工作压力管理 | 第22-25页 |
| ·个体需求 | 第25-27页 |
| ·马斯洛需求层次分类 | 第25-26页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研究与问卷设计 | 第28-36页 |
|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 ·研究构思与假设 | 第28-30页 |
|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 ·研究变量 | 第30-31页 |
| ·研究模型提出 | 第31-32页 |
| ·问卷设计 | 第32-35页 |
| ·个体背景资料 | 第33页 |
| ·个体理想需求问卷设计 | 第33-34页 |
| ·需求—供给匹配度问卷设计 | 第34-35页 |
| ·工作压力问卷设计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问卷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36-65页 |
| ·样本分析 | 第36-39页 |
| ·样本的性别分布 | 第36页 |
| ·样本的年龄分布 | 第36-37页 |
| ·样本的学历分布 | 第37页 |
| ·样本的工作类别分布 | 第37-38页 |
| ·样本的婚姻状况分布 | 第38页 |
| ·样本的工作年限分布 | 第38-39页 |
| ·样本的职务分布 | 第39页 |
|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9-46页 |
| ·个体理想需求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0-42页 |
| ·需求—供给匹配度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2-44页 |
| ·工作压力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4-46页 |
| ·员工的个体理想需求、需求—供给匹配度、工作压力总体状况分析 | 第46-48页 |
| ·员工的个体理想需求状况分析 | 第46-47页 |
| ·员工的需求—供给匹配度状况分析 | 第47页 |
| ·员工的工作压力状况分析 | 第47-48页 |
| ·个体背景变量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分析 | 第48-59页 |
| ·个体背景变量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 第48-52页 |
| ·个体背景变量对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 ·个体背景变量对行为方面的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 ·个体需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评价 | 第59-64页 |
| ·初始模型参数判别 | 第59-61页 |
| ·模型修正 | 第61-63页 |
| ·个体需求与工作压力关系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第65-71页 |
| ·组织层面 | 第65-68页 |
| ·改善工作环境和健全薪酬福利体系 | 第65-66页 |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 第66页 |
| ·人力资源合理利用 | 第66-67页 |
| ·工作再设计 | 第67-68页 |
| ·个体层面 | 第68-70页 |
| ·职业生涯合理规划 | 第68页 |
| ·情绪管理 | 第68-69页 |
| ·培养人格魅力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