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二) 研究对象、组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3.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创新点 | 第17页 |
2.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一)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 | 第18-19页 |
(二) 赤松要的“雁行模式”理论 | 第19页 |
(三) 小泽辉智的国际投资增长阶段发展论 | 第19-20页 |
(四) 赫尔希曼的关联效应理论 | 第20-21页 |
(五) 其他理论 | 第21-22页 |
1.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21页 |
2.技术进步学说 | 第21-22页 |
三、 外商直接投资在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中分布的现状 | 第22-38页 |
(一) 京津冀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 第22-29页 |
1.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2.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数量 | 第23-25页 |
3.外商直接投资在京、津、冀三省市的空间分布 | 第25-27页 |
4.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 | 第27-29页 |
5.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 | 第29页 |
(二)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 第29-32页 |
1.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 | 第29-31页 |
2.京津冀地区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 | 第31-32页 |
(三) 外商直接投资在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中的分布情况 | 第32-38页 |
1.外商直接投资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构成 | 第32-34页 |
2.外商直接投资在京津冀地区的行业分布 | 第34-38页 |
四、 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38-49页 |
(一) 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38-41页 |
1.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 | 第38-40页 |
2.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 | 第40-41页 |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1-49页 |
1.数据选择和模型设定 | 第41-42页 |
2.实证分析过程 | 第42-47页 |
3.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五、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 第49-54页 |
(一) 优化引资结构 | 第49-50页 |
1.技术导向 | 第49页 |
2.行业导向 | 第49-50页 |
3.创新引资方式 | 第50页 |
(二) 引导外资的区域内部流向 | 第50-52页 |
1.京津要以外资扩散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 | 第50-51页 |
2.河北要重点培育优势地区,形成外资集聚中心 | 第51页 |
3.区域协调发展 | 第51-52页 |
(三) 优化改善投资环境 | 第52页 |
1.健全法制框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第52页 |
2.建立配套机构体系 | 第52页 |
(四) 建立地区产业集群 | 第52-54页 |
1.建立产业集群 | 第52-53页 |
2.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