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9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分类第11页
     ·现有可变压缩比方案概述第11-16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7页
2 可变压缩比技术理论分析第17-23页
   ·原型发动机热力学过程分析第17-18页
     ·AVL-BOOST简介第17页
     ·原型发动机主要性能和结构参数第17页
     ·原型发动机工作过程建模第17-18页
   ·实际压缩比的定义第18-20页
   ·定量分析压缩比和泵气损失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20-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设计第23-37页
   ·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确定第23-24页
   ·可变压缩比方案参数确定第24-28页
     ·爆震燃烧的预测第24-25页
     ·最大负荷的确定第25-26页
     ·最大压缩比的确定第26页
     ·有效变形量的确定第26-27页
     ·预紧力的确定第27页
     ·参数比较第27-28页
   ·弹性元件类型的选择第28-29页
     ·选择弹性元件类型考虑的因素第28页
     ·碟形弹簧的优点第28-29页
   ·碟形弹簧的设计第29-33页
     ·碟形弹簧设计流程第29-30页
     ·单片碟簧的计算式第30-31页
     ·组合碟簧的计算式第31-32页
     ·碟形弹簧材料的要求第32页
     ·碟形弹簧尺寸的确定第32-33页
   ·压力自适应活塞结构设计第33-36页
     ·压力自适应活塞上活塞结构第33-34页
     ·压力自适应活塞下活塞结构第34-35页
     ·压力自适应活塞垫片尺寸大小第35页
     ·压力自适应活塞固定环设计第35页
     ·压力自适应发动机活塞整体结构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压力自适应活塞缸内工作过程模型建立与仿真第37-53页
   ·压力自适应活塞工作过程数学模型第37页
   ·气缸内热力学过程分析基本假设第37-38页
   ·气缸内热力学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第38-40页
     ·能量守恒方程第38-39页
     ·质量守恒方程第39页
     ·想气体状态方程第39-40页
   ·动力学方程第40-41页
   ·气缸工作容积分析第41-42页
   ·燃烧放热率的计算第42-43页
     ·燃烧放热率确定的方法第42页
     ·韦伯函数第42-43页
     ·变工况时的计算第43页
   ·气缸周壁的传热第43-44页
   ·MATLAB-Simulink简介第44页
   ·基于Simulink的仿真程序设计第44-50页
     ·仿真模型一般性结构第45页
     ·系统模块的选择第45页
     ·构建子系统第45-47页
     ·建立系统方块图第47-48页
     ·子系统的封装第48-49页
     ·仿真参数的设置第49-50页
   ·模型验证第50-52页
     ·仿真结果的比较第50-52页
     ·误差来源的判断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压力自适应活塞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评价第53-64页
   ·评价指标第53-54页
     ·平均指示压力第53-54页
     ·指示功率第54页
     ·指示热效率第54页
     ·指示燃油消耗率第54页
   ·缸内燃烧状况分析第54-62页
     ·压力第55-56页
     ·碟簧变形量第56-57页
     ·气缸工作容积第57页
     ·燃烧放热率的比较第57-58页
     ·周壁传热率的比较第58-59页
     ·指示功的比较第59-61页
     ·压力升高率的比较第61-62页
     ·缸内温度的比较第62页
   ·有效压缩比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压力自适应活塞有限元分析第64-71页
   ·有限元静力分析的问题简化第64页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4-67页
     ·静力模型的建立第64页
     ·单元选择第64-65页
     ·网格划分第65-66页
     ·材料定义第66页
     ·约束第66-67页
     ·载荷第67页
   ·有限元静力分析结果第67-68页
   ·基于活塞减重的优化设计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工作总结第71-72页
   ·工作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型车悬架系统设计及整车平顺性计算
下一篇:某大吨位运输车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