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上海市Y小学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图目录第14-15页
表目录第15-16页
附录目录第16-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3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7-23页
  一、研究缘起第17-21页
  二、研究意义第21-23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第23-30页
  一、研究问题第23-24页
  二、概念界定第24-28页
  三、论文结构第28-3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0-67页
 第一节 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及其特点第30-46页
  一、国外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第30-42页
  二、国内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第42-46页
 第二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研究第46-59页
  一、数学课堂谈话分析框架第46-52页
  二、教师倾听水平分析框架第52-53页
  三、学生话语分析框架第53-54页
  四、师生话语共同体分析框架第54-59页
 第三节 数学课堂对话特征研究第59-63页
  一、数学课堂话语特征研究第59-62页
  二、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的特征研究第62-63页
 第四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方法研究第63-67页
  一、量的分析方法第63-64页
  二、质的分析方法第64-65页
  三、综合分析方法第65-67页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67-76页
 第一节 研究思路第67-70页
  一、研究阶段第67-68页
  二、研究路线第68-70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70-76页
  一、主要方法第70-71页
  二、研究对象第71-72页
  三、数据收集第72-75页
  四、数据处理第75-76页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框架的构建第76-123页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一)第76-94页
  一、对话分析框架构建的理论依据第76-78页
  二、对话分析内容体系的构建第78-85页
  三、对话分析编码体系的构建第85-93页
  四、对话分析操作流程的设计第93-94页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二)第94-101页
  一、教师对师生对话语言特征的认识第95-96页
  二、教师对师生对话意义特征的认识第96-98页
  三、教师对师生对话文化特征的认识第98-99页
  四、师生对话分析理论框架的形成第99-101页
 第三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理论框架的修正第101-106页
  一、理论框架的修正方法第101-102页
  二、理论框架的修正过程第102-105页
  三、理论框架的修正结果第105-106页
 第四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框架的形成第106-123页
  一、对话分析框架的内容构成第106-121页
  二、对话分析框架的说明第121-123页
第五章 上海市Y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中的语言特征分析第123-150页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信息流分析第123-129页
  一、师生对话信息流分析第123-125页
  二、教师话语信息流分析第125-126页
  三、学生话语信息流分析第126-127页
  四、不同类教师话语信息流的差异比较第127-129页
 第二节 教师课堂语言使用量及转换方式分析第129-138页
  一、教师课堂语言使用量分析第130-132页
  二、教师课堂语言转换方式分析第132-138页
 第三节 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分析第138-142页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本章小结第142-150页
第六章 上海市Y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中的意义特征分析第150-185页
 第一节 教师引发对话的数学问题或任务的特性分析第150-161页
  一、数学问题的类型分析第150-152页
  二、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分析第152-153页
  三、数学问题的情境性分析第153-156页
  四、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分析第156-161页
 第二节 教师对学生数学想法的倾听与回应方式分析第161-170页
  一、教师对学生数学想法的倾听方式分析第161-163页
  二、教师对学生数学想法的回应方式分析第163-164页
  三、3位教师的教学实例比较第164-170页
 第三节 教师让学生参与数学结论形成的心智水平分析第170-177页
  一、学生心智水平分析的理论模型第170-173页
  二、学生心智水平的特征解读第173-177页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本章小结第177-185页
第七章 上海市Y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中的文化特征分析第185-204页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机会分析第185-188页
  一、对话引发主体分析第185-186页
  二、对话功能属性分析第186-187页
  三、学生参与对话的深广度分析第187-188页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结构分析第188-194页
  一、教师对学生单向度的对话结构第188-190页
  二、教师与学生双向度的对话结构第190-192页
  三、师生之间多向度的对话结构第192-194页
 第三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关系分析第194-197页
  一、情感道德层面的对话关系第194-196页
  二、教学方式层面的对话关系第196-197页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本章小结第197-204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204-219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204-209页
  一、构建了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框架第204-205页
  二、师生话语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介质第205页
  三、数学问题特性与教师倾听回应方式对学生建构数学意义起关键作用第205-206页
  四、师生对话反映出话语机会、互动结构和师生关系等文化特征第206页
  五、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在课堂师生对话中存在特征差异第206-209页
 第二节 建议与思考第209-216页
  一、对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实践的建议第209-213页
  二、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对话水平的建议第213-216页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第216-219页
  一、本研究的特色第216-217页
  二、本研究的不足第217-218页
  三、后续研究展望第218-219页
附录第219-230页
参考文献第230-238页
后记第238-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欺骗行为的发展及其社会认知神经机制
下一篇:上海中心城区暴雨积水机理分析--对未来气候波动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