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行为的发展及其社会认知神经机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内容 | 第14-39页 |
第一节 欺骗行为的定义 | 第15-16页 |
·欺骗行为的定义 | 第15页 |
·欺骗与说谎的区别与联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欺骗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6-25页 |
·有关说谎道德概念的理论 | 第16-18页 |
·欺骗行为的认知理论 | 第18-23页 |
·欺骗行为的决策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欺骗行为的发展 | 第25-30页 |
·儿童欺骗行为的发展 | 第25-29页 |
·影响儿童欺骗行为的因素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欺骗行为的神经成像学研究 | 第30-34页 |
第五节 本文目的和内容 | 第34-39页 |
·问题提出 | 第34-36页 |
·研究构思 | 第36-39页 |
第二章 欺骗行为的发展 | 第39-60页 |
第一节 成人欺骗行为及其表情特点 | 第39-52页 |
研究一 成人主动欺骗行为的发生 | 第40-45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研究二 成人欺骗行为的表情特征 | 第45-52页 |
·引言 | 第45-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儿童欺骗行为及其表情特点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方法 | 第53-55页 |
·结果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欺骗行为及其社会认知机制的发展 | 第60-81页 |
第一节 成人欺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60-67页 |
·引言 | 第60-63页 |
·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儿童欺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67-81页 |
·引言 | 第67-70页 |
·方法 | 第70-73页 |
·研究结果 | 第73-77页 |
·讨论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欺骗行为的神经机制 | 第81-110页 |
第一节 成人的主动欺骗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81-100页 |
·引言 | 第81-84页 |
·方法 | 第84-88页 |
·结果 | 第88-96页 |
·讨论 | 第96-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儿童欺骗行为发展的神经机制 | 第100-110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方法 | 第101-102页 |
·结果 | 第102-106页 |
·讨论 | 第106-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总讨论和总结论 | 第110-122页 |
第一节 欺骗行为的认知过程模型 | 第110-115页 |
·欺骗行为的决策过程 | 第111-112页 |
·欺骗行为的执行过程 | 第112-113页 |
·欺骗行为的反馈过程(奖赏机制对欺骗行为的作用)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欺骗行为的发展特征及机制 | 第115-117页 |
·欺骗行为的执行过程的发展 | 第115页 |
·欺骗行为的决策过程的发展 | 第115-116页 |
·欺骗行为的反馈过程的发展 | 第116-117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 第117-119页 |
·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 第117-118页 |
·研究工具的局限性 | 第118页 |
·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118-119页 |
第四节 总结论 | 第119-122页 |
附录 | 第122-136页 |
附录1 猜测游戏指导语 | 第122-123页 |
附录2 成人人格测试问卷 | 第123-129页 |
附录3 儿童说谎的道德概念和评价故事 | 第129-131页 |
附录4 二级错误信念故事 | 第131-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6页 |
后记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