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页 |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1-13页 |
·研究难点 | 第11-1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1 关于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述评 | 第13-17页 |
·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思想的萌芽 | 第13-14页 |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 | 第14-16页 |
·芝加哥学派:新兴古典主义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 | 第16-17页 |
·新制度经济学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17页 |
·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述评 | 第17-20页 |
·社会融资结构的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8-20页 |
2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演进 | 第20-31页 |
·我国社会融资的内涵及结构 | 第20-21页 |
·财政在社会资金融通中占主导地位(1978 年之前) | 第21-22页 |
·财政主导向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的转变(1978 年-1990 年初期) | 第22-24页 |
·中国人民银行由统一体制转向中央银行体制 | 第22-23页 |
·银行体系从恢复到建立——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形成 | 第23-24页 |
·银行主导逐渐趋于市场导向型融资结构(1990 年初期至今) | 第24-25页 |
·间接与直接融资并重、间接融资占比较大的融资结构特点 | 第24-25页 |
·直接融资发展迅猛、市场导向型融资结构不断形成 | 第25页 |
·社会融资结构的现状 | 第25-31页 |
·间接融资增长率不断下滑 | 第27-28页 |
·直接融资增长率成倍递增 | 第28-31页 |
3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1-34页 |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占比的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间接融资中表外业务的发展对货币供给外生性的影响 | 第33页 |
·直接融资比重的扩大使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更加复杂 | 第33-34页 |
4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4-41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变量选取依据 | 第34页 |
·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34-35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5-36页 |
·实证模型及分析 | 第36-40页 |
·M2 变动率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率指标的 VECM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6-37页 |
·M2 变动率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率指标的协整检验 | 第37页 |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 VECM 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37-40页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40-41页 |
5 对策与建议 | 第41-43页 |
·顺应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化、明确相关统计指标内容与时效 | 第41页 |
·积极发展完善公开市场业务、建立宏观调控性的市场化利率 | 第41-42页 |
·观测社会融资结构指标变动、建立合理的中间目标作用方向 | 第42页 |
·引导社会融资结构变动方向、降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