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基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1 碳税制度的理论综述 | 第14-19页 |
·碳税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碳税概念简介 | 第14页 |
·碳税的特点 | 第14-15页 |
·征收碳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页 |
·环境的负外部性与庇古税 | 第15-17页 |
·科斯定理与污染者付费原则 | 第17页 |
·税收中性原则与双重红利原则 | 第17-19页 |
2 征收碳税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3页 |
·有利于缓解环境恶化 | 第19-20页 |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 第20-21页 |
·有利于发展环保事业 | 第21-22页 |
·有利于应对“碳关税”威胁 | 第22-23页 |
3 碳税实施框架设计 | 第23-27页 |
·课征碳税的范围及征税对象 | 第23页 |
·碳税的纳税人 | 第23页 |
·碳税的计税依据 | 第23-24页 |
·碳税税率 | 第24-26页 |
·课税环节 | 第26页 |
·税收收入归属 | 第26-27页 |
4 征收碳税的可行性、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34页 |
·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1页 |
·合理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27页 |
·相配合的地方政策 | 第27-28页 |
·逐步提高的环保观念 | 第28-29页 |
·适宜的经济环境 | 第29-31页 |
·征收碳税的难点分析 | 第31-32页 |
·多个税种能否协调配合 | 第31页 |
·征管体系能否满足碳税征管需求 | 第31-32页 |
·征收碳税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短期内的经济负效应 | 第32页 |
·税负转嫁加剧 | 第32-33页 |
·防范碳税变成“准派税” | 第33-34页 |
5 征收碳税对辽宁省经济影响的分析 | 第34-41页 |
·模型的选取和变量解释 | 第34-35页 |
·数据来源与筛选 | 第35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35-37页 |
·描述分析 | 第35-36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页 |
·对辽宁省征收碳税的几点建议 | 第37-41页 |
·制定合理的碳税优惠政策 | 第37-38页 |
·做好课税的相关配套工作 | 第38-39页 |
·加强环保力度 | 第39页 |
·发展碳交易排放市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