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结构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相关经典理论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21-23页 |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2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概况 | 第23-34页 |
·关于高新技术产品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高新技术 | 第23页 |
·高新技术产业 | 第23-24页 |
·高新技术产品 | 第24-25页 |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征 | 第26-29页 |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迅猛 | 第26-27页 |
·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 | 第27页 |
·特色产业聚集效应和园区核心辐射效应显现 | 第27-28页 |
·科技创业平台体系逐步完善 | 第28-29页 |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特点 | 第29-34页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经济效果显著 | 第29-30页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 | 第30-31页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货源地相对集中 | 第31-33页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为主 | 第33-34页 |
3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4-42页 |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4页 |
·因果关系检验 | 第34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34-35页 |
·联立方程组模型 | 第35页 |
·计量检验结果 | 第35-40页 |
·样本数据的建立 | 第35-37页 |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因果关系检验 | 第38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38-39页 |
·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建立、识别和估计 | 第39-40页 |
·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 第40页 |
·研究结论和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4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2-52页 |
·出口规模偏小且产品行业发展不平衡 | 第42-45页 |
·出口规模与发达省份存在不小差距 | 第42-44页 |
·高新技术产品行业分布不均衡 | 第44-45页 |
·产品贸易方式过于偏重加工贸易 | 第45-46页 |
·国企和民企出口量所占比重低 | 第46-47页 |
·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 第47-48页 |
·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偏低 | 第47页 |
·R&D 投入强度指标较低 | 第47-48页 |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难 | 第48-50页 |
·企业规模小及风险大导致融资难 | 第48-49页 |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 | 第49-50页 |
·政府职能不明确 | 第50-52页 |
5 影响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52-60页 |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被外资主导 | 第52-54页 |
·外商资本优势挤占省内企业发展空间 | 第52-53页 |
·外资企业技术垄断阻碍产业结构和贸易方式升级 | 第53-54页 |
·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善 | 第54-56页 |
·区域经济不发达影响研发投入 | 第54-55页 |
·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缺乏互动 | 第55-56页 |
·企业管理素质不高和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不畅 | 第56-57页 |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普遍不高 | 第56页 |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体制不完善 | 第56-57页 |
·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亟须创新 | 第57-60页 |
·部分政策激励效果有限 | 第58页 |
·市场化投资机制不够灵活 | 第58-60页 |
6 发展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 第60-69页 |
·贯彻落实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和“科技兴贸”战略 | 第60-61页 |
·科学制定高新技术产业规划 | 第60-61页 |
·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兴贸”战略实施 | 第61页 |
·加大财政投入及拓宽融资渠道 | 第61-63页 |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 第61-62页 |
·拓宽融资渠道并简化融资手续 | 第62-63页 |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 | 第63-65页 |
·培育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 第63页 |
·完善产学研体系 | 第63-64页 |
·发展多元化的国际营销渠道 | 第64-65页 |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65-67页 |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 第65页 |
·提高技术引进有效性 | 第65-67页 |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专业人才 | 第67页 |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 第67-69页 |
·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 | 第67页 |
·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力度 | 第67-68页 |
·加大政府采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 | 第68-69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