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语 | 第7-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3页 |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12-13页 |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 | 第12页 |
·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3页 |
·微生物生产共轭亚油酸 | 第13-15页 |
·瘤胃菌 | 第13-14页 |
·乳酸菌 | 第14-15页 |
·丙酸菌 | 第15页 |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的诱变育种 | 第15页 |
·细胞的透性化技术 | 第15-19页 |
·透性化方法 | 第16-17页 |
·透性化细胞的应用 | 第17-19页 |
·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 第19-21页 |
·吸附法 | 第19-20页 |
·交联法 | 第20页 |
·共价键结合法 | 第20-21页 |
·包埋法 | 第21页 |
·共固定技术 | 第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L.HEVELCTIUS L7产共轭亚油酸条件的优化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试剂 | 第23-24页 |
·仪器设备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亚油酸(LA)的制备和乳化 | 第24-25页 |
·L.hevelctius L7的培养和转化方法 | 第25页 |
·L.hevelctius L7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产物提取方法 | 第25-26页 |
·CLA的检测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L.hevelctius L7的培养和检测 | 第26-27页 |
·L.hevelctius L7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29页 |
·LA浓度对9c,11t-CLA生成的影响 | 第29页 |
·培养时间对9c,11t-CLA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菌体浓度对9c,11t-CLA生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透性化对L.HEVELCTIUS L7产9C,11T-CLA性能的影响 | 第32-39页 |
·引言 | 第32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L.helveticus L7菌种培养、洗涤和收集 | 第33页 |
·透性化细胞的制备 | 第33-34页 |
·亚油酸异构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L.helveticus L7在PBS中转化9c,11t-CLA的反应条件 | 第34页 |
·提取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生物法制备的透性化细胞和粗酶液的转化作用 | 第34-35页 |
·化学法制备的透性化细胞的转化作用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透性菌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对9C,11T-CLA合成的影响 | 第39-51页 |
·引言 | 第39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页 |
·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乳化方法 | 第40页 |
·固定化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设计及数据分析 | 第40页 |
·菌细胞的固定化 | 第40-41页 |
·L.helveticus L7的培养及转化方法 | 第41页 |
·提取方法 | 第41页 |
·固定化胶珠内部结构观察 | 第4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固定化工艺参数的单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44-48页 |
·固定化L.helveticus L7的重复发酵 | 第48页 |
·电镜观察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2页 |
·建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