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才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人才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人才环境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人才环境评价的概念 | 第12页 |
·人才环境的特点 | 第12-13页 |
·人才环境的划分 | 第13页 |
·人才环境优化 | 第13-14页 |
·有关人才环境评价研究的综述 | 第14-18页 |
·文章结构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人才环境建设的意义 | 第20-27页 |
·人才与环境的关系 | 第20-23页 |
·人才环境的功能 | 第23-25页 |
·人才环境建设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江西人才环境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江西人才环境现状的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经济生活环境分析 | 第28页 |
·创新环境分析 | 第28-29页 |
·教育环境分析 | 第29页 |
·人才流动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江西人才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0-36页 |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 第30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第30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31页 |
·样本的选择及收集情况 | 第31页 |
·样本分析 | 第31-36页 |
第四章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江西人才环境分析 | 第36-55页 |
·灰色关联理论及评价模型 | 第36-39页 |
·灰色关联理论 | 第36页 |
·江西人才发展环境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 第36-39页 |
·人才环境灰色关联评价指标选择 | 第39-43页 |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 第39页 |
·构建人才环境灰色关联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9-40页 |
·江西人才环境灰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41页 |
·指标意义及取值说明 | 第41-43页 |
·江西人才指数的构建 | 第43-49页 |
·江西人才环境指数与人才综合指数间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49页 |
·求绝对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 | 第49页 |
·计算关联系数 | 第49页 |
·计算各人才环境指标与人才综合指数的关联度 | 第49页 |
·江西人才环境综合指数计算 | 第49页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江西人才环境分析 | 第49-55页 |
第五章 江西与中西部部分地区人才环境的比较分析 | 第55-81页 |
·评价方法 | 第55页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55-57页 |
·人才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7-6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7-5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8-60页 |
·指标体系说明 | 第60-6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2-63页 |
·客观数据的调查和计算 | 第63-65页 |
·主观数据的问卷调查 | 第65-66页 |
·确定指标的评价等级隶属度 | 第66-76页 |
·隶属函数的确定原则 | 第66-67页 |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 第67-76页 |
·对江西人才环境指标的分析 | 第76页 |
·江西人才子环境分析 | 第76-79页 |
·人才子环境隶属度计算 | 第76页 |
·江西人才子环境分析 | 第76-79页 |
·江西人才环境分析 | 第79-81页 |
·人才环境隶属度计算 | 第79页 |
·江西人才环境分析 | 第79-81页 |
第六章 对江西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发展的建议 | 第81-90页 |
·江西人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1-82页 |
·人才环境优化的原则 | 第82-83页 |
·对江西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发展的建议 | 第83-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录 | 第93-98页 |
附录A 人才环境满意度调查量表 | 第93-96页 |
附录B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权重评定表 | 第96-98页 |
附表 | 第98-105页 |
附表Ⅰ 权重调查样本统计表 | 第98-99页 |
附表Ⅱ 人才环境满意度调查样本情况表 | 第99-100页 |
附表Ⅲ 各地人才环境满意度调查样本统计表 | 第100-103页 |
附表Ⅳ ρ取不同值时各指标关联度 | 第103-104页 |
附表Ⅴ 各地部分客观数据数值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