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聊斋志异》中的僧道形象 | 第8-16页 |
| 第一节 道士形象 | 第8-11页 |
| 第二节 僧人形象 | 第11-16页 |
| 第二章 蒲松龄的宗教观及成因 | 第16-27页 |
| 第一节 蒲松龄的尊道抑佛的思想倾向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影响蒲松龄形成尊道抑佛宗教观的因素 | 第18-27页 |
| 第三章 塑造僧道的艺术手法及其对前代小说的继承和超越 | 第27-38页 |
| 第一节 《聊斋志异》中僧道小说的艺术手法 | 第27-33页 |
| 第二节 《聊斋志异》僧道小说对志怪、传奇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 | 第33-3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