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条件 | 第11-12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有关竞争的经济理论 | 第12-14页 |
| ·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学科应用 | 第12页 |
| ·产业组织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和评价 | 第12-13页 |
| ·管理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和评价 | 第13页 |
| ·波特五力模型 | 第13-14页 |
| ·产业价值链分析 | 第14页 |
| ·相关企业营销理论 | 第14-16页 |
|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 第14-15页 |
| ·整合营销理论 | 第15-16页 |
| ·现有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第3章 3G时代增值业务发展的国内外借鉴 | 第17-30页 |
| ·3G时代增值业务概述 | 第17-21页 |
| ·移动增值业务的有关概念 | 第17-18页 |
| ·3G通信系统概述 | 第18-19页 |
| ·移动增值业务概述 | 第19-21页 |
| ·3G时代增值业务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1-26页 |
| ·中国电信业总体概况 | 第21-22页 |
| ·增值电信业务情况 | 第22-24页 |
| ·移动运营商情况 | 第24-25页 |
| ·3G增值业务现状与趋势 | 第25-26页 |
| ·3G时代增值业务国外发展状况与比较 | 第26-30页 |
| ·日韩3G业务发展 | 第27-28页 |
| ·欧洲3G业务发展 | 第28-29页 |
| ·美国3G业务发展 | 第29-30页 |
| 第4章 3G时代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30-52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0-33页 |
| ·管制环境与产业政策 | 第30-31页 |
| ·宏观经济环境 | 第31-32页 |
| ·社会环境 | 第32页 |
| ·技术环境 | 第32-33页 |
| ·产业链分析 | 第33-38页 |
| ·3G时期移动通信业产业链的演变 | 第33-34页 |
| ·3G时期移动通信业产业链的构成 | 第34-37页 |
| ·3G增值业务的竞合模式 | 第37-38页 |
| ·市场环境分析 | 第38-45页 |
| ·市场综合情况 | 第39页 |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9-40页 |
|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 第40-41页 |
| ·替代品的威胁 | 第41-42页 |
| ·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第42页 |
|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 第42-45页 |
| ·SWOT矩阵分析 | 第45-52页 |
| ·中国联通的内部优势 | 第46-47页 |
| ·中国联通的内部劣势 | 第47-48页 |
| ·中国联通的外部机遇 | 第48-49页 |
| ·中国联通的外部威胁 | 第49-52页 |
| 第5章 3G时代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及执行方案 | 第52-59页 |
|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营销战略选择 | 第52-56页 |
| ·重点突破战略 | 第52-53页 |
| ·品牌战略 | 第53-56页 |
| ·差异化营销战略 | 第56页 |
|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营销战略实施 | 第56-59页 |
| ·培育良好营销渠道 | 第57页 |
| ·制定灵活资费模式 | 第57-58页 |
| ·建立以试用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卷内备考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