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NOWLEDGEMENTS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5页 |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2-13页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它的背景 | 第15-21页 |
·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6-17页 |
·斯莱文(Slavin)的定义 | 第16页 |
·沙伦(Shrana)的定义 | 第16页 |
·戴维森(Davision)的定义 | 第16-17页 |
·王坦的定义 | 第17页 |
·总结 | 第17页 |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8页 |
·认知精致理论(cognitive elaboration theories) | 第18-20页 |
·群体动力理论 | 第20页 |
·动机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 第21-23页 |
·阅读的定义 | 第21页 |
·阅读的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自下而上模式 | 第21-22页 |
·自上而下模式 | 第22页 |
·相互作用模式 | 第22-23页 |
·图式理论 | 第23页 |
第四章 合作学习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及模式 | 第23-43页 |
·合作学习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 第23-29页 |
·合理有效划分小组 | 第24-25页 |
·座位的安排方式 | 第25-27页 |
·合理分配角色 | 第27-28页 |
·分组步骤 | 第28-29页 |
·合作学习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第29-42页 |
·合作学习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的教学案例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合作学习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 | 第43-50页 |
·实验实施 | 第43-44页 |
·实验目的、对象、周期 | 第43页 |
·实验假设 | 第43页 |
·实验变量控制 | 第43-44页 |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 第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9页 |
·准备阶段 | 第44页 |
·实验前测 | 第44-45页 |
·实验后测 | 第45-49页 |
·实验结论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0-55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0-52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9页 |
附录1:教学案例 | 第55-63页 |
附录2:实验组前测成绩表 | 第63-65页 |
附录3:控制组前测成绩表 | 第65-66页 |
附录4:实验组后测成绩表 | 第66-67页 |
附录5:控制组后测成绩表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