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9页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7-12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贡献 | 第9-10页 |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2 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 第19-33页 |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 | 第19页 |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结构特点 | 第19-26页 |
·仍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男性偏多 | 第19-20页 |
·文化素质和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整体仍显偏低 | 第20-21页 |
·主要为自发外出或亲友介绍方式,参加用人单位招聘的比例也较高 | 第21-22页 |
·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并已成为从业人员主体 | 第22页 |
·务工收入呈上升趋势,并成为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 | 第22-23页 |
·中西部地区为主要输出地,东部地区为主要输入地 | 第23-25页 |
·半数跨省流动,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劳动力比重有所下降 | 第25页 |
·外出就业时间较长,举家外出比重增大 | 第25-26页 |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基本趋势 | 第26-28页 |
·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 第26-28页 |
·呈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趋势 | 第28页 |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诉求 | 第28-31页 |
·农民工面临的风险结构 | 第28-30页 |
·农民工风险规避能力分析 | 第30-31页 |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困境 | 第31-33页 |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 | 第31-33页 |
·城市社会保障供给 | 第33页 |
3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性选择 | 第33-37页 |
·建立相对独立、有利于城乡衔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 第34-36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起点不同 | 第34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现实目标不同 | 第34-35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对独立是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经阶段 | 第35-36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36-37页 |
·坚持以自愿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强制性措施的原则 | 第36页 |
·坚持以自我保障为主,辅之以国家财政适当支持的原则 | 第36-37页 |
·坚持以社会保险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济原则 | 第37页 |
·坚持分层分类逐步覆盖的社会保障原则 | 第37页 |
4 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37-43页 |
·破除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的制度障碍 | 第37-40页 |
·户籍制度 | 第37-38页 |
·劳动用工制度 | 第38-39页 |
·土地制度 | 第39-40页 |
·建立有利于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的操作管理模式 | 第40-41页 |
·建立针对农民工职业特点的流动性个人账户 | 第40页 |
·建立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的社会化管理 | 第40-41页 |
·创造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的条件与机制 | 第41-43页 |
·农民工转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设想 | 第41页 |
·建立并完善农民工退出城镇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41页 |
·鼓励并协助有条件的农民工积极参加商业保险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