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近现代的自锚式悬索桥 | 第12-18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历史 | 第12页 |
·国内外主要的自锚式悬索桥 | 第12-17页 |
·自锚式悬索桥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主要结构与施工特点 | 第18-22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主要结构形式 | 第18-19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非线性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施工方法 | 第20-21页 |
·吊索索力对自锚式悬索桥的影响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悬索桥计算理论与优化理论 | 第24-36页 |
·悬索桥计算理论简介与对比 | 第24-26页 |
·弹性理论 | 第25-26页 |
·挠度理论 | 第26页 |
·自锚式悬索桥挠度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7-28页 |
·优化理论 | 第28-35页 |
·索力优化的初步假设 | 第28-30页 |
·内力平衡法 | 第30-32页 |
·影响矩阵法 | 第32-33页 |
·序列二次规划法 | 第33-35页 |
·其他优化理论介绍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自锚式悬索桥最优吊索索力的计算方法 | 第36-62页 |
·计算模型的抽象 | 第36-37页 |
·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 | 第37-40页 |
·自锚式悬索桥计算特点 | 第38页 |
·主缆线形的确定 | 第38-39页 |
·主缆长度计算 | 第39-40页 |
·索鞍偏移 | 第40页 |
·吊索长度的计算 | 第40页 |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状态索力优化 | 第40-45页 |
·恒载初始索力 | 第40-42页 |
·索力匀调优化 | 第42-43页 |
·计算框图 | 第43页 |
·优化程序 | 第43-45页 |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阶段索力简化计算 | 第45-51页 |
·张拉顺序及张拉力级别 | 第45-47页 |
·链索计算模型 | 第47-49页 |
·施工过程简化计算 | 第49-50页 |
·施工过程计算程序框图 | 第50-51页 |
·自锚式悬索桥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51-56页 |
·施工过程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有限位移理论 | 第52-53页 |
·主缆的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55页 |
·结构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自锚式悬索桥优化结果及对比 | 第56-60页 |
·模型分析 | 第57-59页 |
·优化对比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工程实例验证 | 第62-96页 |
·猎德大桥索力优化与结果对比 | 第62-86页 |
·猎德大桥概况 | 第62-66页 |
·张拉等级计算 | 第66-69页 |
·吊索张拉方法及张拉顺序的计算 | 第69-80页 |
·吊索张拉顺序的优化计算 | 第80-86页 |
·万新大桥索力优化与结果对比 | 第86-95页 |
·万新大桥概况 | 第86-90页 |
·张拉等级计算 | 第90-92页 |
·吊索张拉方法及张拉顺序的计算 | 第92-93页 |
·吊索张拉顺序的优化计算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6-97页 |
·展望与期待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科技服务项目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