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推进系统中的电机控制及其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0-12页 |
·电力推进国外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电力推进国内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概述 | 第12-13页 |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分类 | 第12-13页 |
·船舶电力推进仿真 | 第13页 |
·课题研究工作及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及控制策略 | 第15-35页 |
·异步电机定子轴系的数学模型 | 第15-21页 |
·异步电机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5-16页 |
·磁链u-i模型 | 第16-17页 |
·i-n模型 | 第17-19页 |
·u-n模型 | 第19-20页 |
·电磁转矩模型 | 第20-21页 |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逆变器 | 第21-22页 |
·空间电压矢量的概念 | 第22页 |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和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关系 | 第23-24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对电磁转矩的影响 | 第24页 |
·六边形磁链轨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24-30页 |
·异步电动机模型单元AMM | 第25-26页 |
·坐标变换器UCT | 第26页 |
·磁链自控制单元DMC | 第26-28页 |
·转矩调节器ATR | 第28-30页 |
·圆形磁链轨迹直接转矩控制方案 | 第30-34页 |
·磁链偏差调节 | 第30-32页 |
·磁链空间位置的判断 | 第32页 |
·转矩偏差调节 | 第32-33页 |
·电压矢量选择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船桨数学模型 | 第35-41页 |
·敞水螺旋桨的推力和扭矩 | 第35-36页 |
·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作用 | 第36-37页 |
·船对螺旋桨的影响 | 第36页 |
·螺旋桨对船的影响 | 第36-37页 |
·螺旋桨的扭矩特性 | 第37-39页 |
·自由航行特性 | 第37-38页 |
·系揽特性 | 第38页 |
·螺旋桨反转特性 | 第38-39页 |
·船体的阻力特性 | 第39页 |
·船桨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41-47页 |
·仿真工具选择 | 第41-42页 |
·仿真工具SABER | 第42-44页 |
·软件组成 | 第42-43页 |
·软件特点 | 第43-44页 |
·Saber分析功能 | 第44页 |
·建模语言MAST | 第44-46页 |
·MAST中的变量 | 第44-45页 |
·MAST中的模板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电力推进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 第47-70页 |
·整流逆变单元的仿真模型 | 第47页 |
·柴油机动力模块仿真模型 | 第47-48页 |
·发电机仿真模型 | 第48-49页 |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 | 第49-57页 |
·转速控制仿真模型 | 第49页 |
·转矩控制仿真模块 | 第49-50页 |
·定子磁链估算仿真模块 | 第50页 |
·二/三相和三/二相坐标转换仿真模型 | 第50-52页 |
·六边形磁链轨迹自控单元仿真模块 | 第52-54页 |
·圆形磁链空间位置判断仿真模块 | 第54-56页 |
·圆形磁链轨迹控制电压空间矢量选择仿真模板 | 第56-57页 |
·船桨模型仿真 | 第57-62页 |
·改进的船桨模型 | 第57-59页 |
·船桨模型Saber仿真实现 | 第59-62页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 第62-67页 |
·六边形控制系统正反转实验 | 第64-65页 |
·圆形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 第65-67页 |
·电力推进部分的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67-69页 |
·自由航行实验 | 第67-68页 |
·系泊特性实验 | 第68-69页 |
·正倒车实验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