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4页 |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 | 第13页 |
·aiiA 基因 | 第13-17页 |
·aiiA 基因的作用 | 第13-15页 |
·AiiA 蛋白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生物膜简介 | 第17-18页 |
·两种群体行为的联系 | 第18-21页 |
·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关系 | 第18-20页 |
·aiiA 与生物膜关系 | 第20-21页 |
·生物膜相关基因 | 第21-22页 |
·基因打靶技术 | 第22-23页 |
·同源重组技术 | 第22-23页 |
·以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双交换同源重组 | 第23页 |
·结合了反向筛选标记的两步但交换同源重组 | 第23页 |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材料 | 第24-27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4页 |
·酶和生化试剂 | 第24页 |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24-26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4页 |
·溶液配制 | 第24-26页 |
·仪器 | 第26页 |
·引物设计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3页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EBA20 aiiA 基因克隆 | 第27-31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B.amyloliquefaciens PEBA20 的aiiA 基因扩增 | 第27-28页 |
·PCR 产物回收 | 第28-29页 |
·aiiA 基因扩增产物和pMD18-T 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9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采用CaC12法) | 第29-30页 |
·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0页 |
·菌落PCR 检测 | 第30页 |
·质粒提取及重组克隆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0-31页 |
·序列测定 | 第31页 |
·序列分析 | 第31页 |
·AiiA 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31-32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页 |
·阳性重组子的鉴定 | 第31-32页 |
·IPTG 诱导表达 | 第32页 |
·SDS-PAGE 电泳 | 第32页 |
·AiiA 蛋白对胡萝卜欧文氏杆菌抗病性测定 | 第32-33页 |
·胡萝卜块的制备 | 第32-33页 |
·AiiA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3页 |
·感染样品 | 第33页 |
·tasA-sipW-yqxM 操纵子的克隆 | 第33-34页 |
·tasA 基因和sipw-yqxM 基因的扩增 | 第33页 |
·PCR 产物回收与连接 | 第3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与验证 | 第33页 |
·yqxM 操纵子的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sinR 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 第34-39页 |
·卡那霉素抗性质粒pMD18-T-kna 的构建 | 第34-35页 |
·pEASY-T1 空载体的构建 | 第34页 |
·卡纳抗性基因的扩增 | 第34-35页 |
·pMD18-T-kna 的构建 | 第35页 |
·pMD18-T-kna-sinR-Front 的构建 | 第35-36页 |
·sinR 基因同源前臂的扩增 | 第35-36页 |
·质粒pMD18-T-kna 以及同源前臂sinR F 的双酶切反应 | 第36页 |
·PCR 酶切产物与质粒酶切产物连接 | 第36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及验证 | 第36页 |
·pMD18-T-kna-sinR 的构建 | 第36-38页 |
·sinR 基因同源后臂的扩增 | 第36-37页 |
·质粒pMD18-T-kna-sinRF 以及同源后臂sinRB 的双酶切反应 | 第37页 |
·PCR 酶切产物与质粒酶切产物连接 | 第37-38页 |
·连接接产物的转化及验证 | 第38页 |
·B.amyloliquefaciensPEBA20 的电转化 | 第38-39页 |
·B.amyloliquefaciensPEBA20 感受态的制备 | 第38页 |
·电转化 | 第38页 |
·sinR 基因缺失菌株的筛选及PCR 检测 | 第38-39页 |
·sinR 基因缺失菌株的形态学测定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9页 |
·aiiA 基因克隆 | 第39-44页 |
·B.amyloliquefaciens PEBA20 染色体DNA 的提取 | 第39页 |
·aiiA 基因的克隆 | 第39-40页 |
·aiiA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0-44页 |
·aiiA 基因的表达 | 第44-48页 |
·重组表达质粒pEASY-E1/aiiA 的构建 | 第44-46页 |
·AiiA 蛋白的功能分析 | 第46-48页 |
·yqxM 操纵子的克隆与分析 | 第48-51页 |
·yqxM 操纵子的克隆 | 第48-49页 |
·yqxM 操纵子分析 | 第49-51页 |
·sinR 基因突变株构建 | 第51-59页 |
·pMD18-T-kna 载体的构建 | 第51页 |
·同源前臂sinR-front 的克隆 | 第51-52页 |
·同源后臂sinR-back 的克隆 | 第52页 |
·sinR 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 第52-55页 |
·sinR 基因缺失菌株的筛选及PCR 检测 | 第55-56页 |
·sinR 基因缺失株的形态学测定 | 第56-59页 |
·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生物膜形态 | 第56-57页 |
·液体培养基表面的生物膜形态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3页 |
·aiiA 基因的鉴定与功能 | 第59页 |
·yqxM 操纵子的克隆和分析 | 第59页 |
·sinR 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 第59-63页 |
·sinR 基因的确定 | 第59-60页 |
·打靶载体骨架质粒的选择 | 第60页 |
·靶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 | 第60-61页 |
·外源DNA 导入宿主细胞 | 第61页 |
·同源重组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61-62页 |
·sinR 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62-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