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和谐教学法的详解 | 第8-17页 |
(一) 中学历史课实施和谐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8-10页 |
(二) 和谐教学法的内涵 | 第10-13页 |
(三) 和谐教学法的特征 | 第13-14页 |
(四) 和谐教学法的原则 | 第14-17页 |
二、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必要性 | 第17-23页 |
(一) 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现状 | 第17-18页 |
(二) 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现状原因分析 | 第18-19页 |
(三)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19-23页 |
三、中学历史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的策略 | 第23-35页 |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23-25页 |
(二)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 第25-28页 |
(三) 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 | 第28-35页 |
四、实施和谐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5-37页 |
(一)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35页 |
(二) 教师“导”的过多过死,束缚学生的创新和想象 | 第35-36页 |
(三) 过于强调情境氛围而忽视内容的扎实厚重 | 第36页 |
(四) 错误理解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丧失原则性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