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第1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山西省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现状研究 | 第19-31页 |
·山西省产学研各方的基本情况 | 第19-25页 |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 第19-22页 |
·高等学校情况 | 第22-24页 |
·政府机构的相关政策 | 第24-25页 |
·山西省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山西省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山西省高等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第3章 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及各方职能定位分析 | 第31-47页 |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理论 | 第31-35页 |
·创新理论 | 第31-33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33-34页 |
·虚拟研发组织理论 | 第34-35页 |
·国家创新系统中,产学研各主体的职能定位 | 第35-43页 |
·国家创新系统中,高等院校职能的定位 | 第35-38页 |
·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 第38-42页 |
·国家创新系统中,企业职能的定位 | 第42-43页 |
·山西省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 第43-47页 |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客观要求 | 第44页 |
·提高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 第44-47页 |
第4章 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47-59页 |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含义及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 | 第48-55页 |
·“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49-50页 |
·“大学”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50-52页 |
·“科研院所”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52页 |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52-54页 |
·“产学研”联合型合作模式 | 第54-55页 |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 | 第55-59页 |
第5章 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 第59-71页 |
·量表设计与问卷调查 | 第59-60页 |
·统计分析 | 第60-69页 |
总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初探 | 第71-79页 |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运行机制 | 第71-73页 |
·明确合作创新的定位与任务 | 第71页 |
·构建组织协调的管理机构 | 第71-73页 |
·加强合作创新的经费规划、实施控制与反馈 | 第73页 |
·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 | 第73-75页 |
·设立促进合作的基金 | 第73-74页 |
·按照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奖励参与人员 | 第74页 |
·保障机制 | 第74-75页 |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 第75-76页 |
·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 第75页 |
·合理界定知识产权归属 | 第75-76页 |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76页 |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 第76-79页 |
·加强产学研合作中人才的培养 | 第76-77页 |
·加强产学研合作中人才的引进 | 第77-7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山西省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调查表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