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内容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3-17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文言文教学的历史沿革 | 第17-29页 |
一、文言文教学要求及教材的演变 | 第18-24页 |
二、文言文教法的沿革 | 第24-29页 |
第三章 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9-35页 |
一、高考抽样调查情况 | 第29-30页 |
二、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30-35页 |
三、结论 | 第35页 |
第四章 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 第35-47页 |
一、“教”与“考”的脱节 | 第35-37页 |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 第37-47页 |
第五章 《新课程标准》与新的文言教学要求 | 第47-54页 |
一、自主学习的要求 | 第48页 |
二、学习内容的拓展 | 第48-49页 |
三、引入阅读评价机制 | 第49-50页 |
四、诵读地位再度提升 | 第50-52页 |
五、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构建文言文教学新型的师生观 | 第54-76页 |
一、关于学生的角色定位 | 第54-56页 |
二、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 | 第56-59页 |
三、构建“对话型”师生观 | 第59-76页 |
第七章 认知结构理论与新型文言教学策略 | 第76-82页 |
第八章 文言新型教学策略之激趣篇 | 第82-87页 |
一、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 | 第82-84页 |
二、激趣的实施方式 | 第84-87页 |
第九章 文言教学新策略之诵读篇 | 第87-94页 |
一、诵读的意义 | 第87-91页 |
二、诵读的实施 | 第91-94页 |
第十章 文言教学新策略之架构篇 | 第94-117页 |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 第94页 |
二、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94-96页 |
三、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 第96-98页 |
四、开放式教学的架构 | 第98-117页 |
第十一章 文言文新型教学策略之范例研究 | 第117-124页 |
一、课堂实录 | 第117-122页 |
二、教学实录简析 | 第122-124页 |
第十二章 结语 | 第124-125页 |
参考书目 | 第125-128页 |
一、著作类 | 第125-126页 |
二、论文类 | 第126-128页 |
后记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