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概述 | 第11页 |
·频域增强法 | 第11-12页 |
·空域增强法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图像增强算法介绍 | 第16-33页 |
·概述 | 第16页 |
·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 | 第16-26页 |
·对比度增强 | 第16-17页 |
·线性变换 | 第17-18页 |
·分段线性变换 | 第18页 |
·非线性变换 | 第18-20页 |
·直方图修正 | 第20-23页 |
·图像平滑 | 第23-24页 |
·图像锐化 | 第24-26页 |
·频率域图像增强技术 | 第26-29页 |
·概述 | 第26页 |
·低通滤波 | 第26-27页 |
·高通滤波 | 第27-28页 |
·同态滤波图像增强算法 | 第28-29页 |
·小波变换及其在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小波变换概述 | 第29页 |
·小波变换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小波变换在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传统图像增强算法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人类视觉系统和颜色视觉理论 | 第33-43页 |
·颜色视觉理论 | 第33-36页 |
·三色理论 | 第33-34页 |
·颜色对立机制理论 | 第34-35页 |
·视网膜皮层理论 | 第35-36页 |
·人类视觉系统 | 第36-43页 |
·视觉系统和图像处理的关系 | 第36-38页 |
·人眼的构造和人眼的视觉特性 | 第38-40页 |
·人眼的视觉模型 | 第40-43页 |
第四章 Retinex 理论和快速彩色图像增强算法 | 第43-72页 |
·保持颜色不变的增强算法 | 第43页 |
·基于灰度图像增强的算法 | 第43页 |
·颜色信息引入的增强算法 | 第43页 |
·颜色根据人眼特征(颜色恒常性)改变的增强算法 | 第43-44页 |
·色彩恒常性 | 第44页 |
·Retinex 图像增强算法 | 第44-45页 |
·Retinex 算法简介 | 第44-45页 |
·Land 的Retinex 理论 | 第45-46页 |
·Retinex 的分类 | 第46-50页 |
·单尺度Retinex 算法 | 第47-48页 |
·多尺度Retinex 算法 | 第48-49页 |
·McCann’s Retinex 算法 | 第49-50页 |
·基于Retinex 理论的可变框架模型 | 第50-51页 |
·基于Retinex 可变框架模型的图像增强算法 | 第51-56页 |
·改进模型 | 第52-53页 |
·加速卷积速度 | 第53-54页 |
·新模型输出结果 | 第54-56页 |
·彩色图像空间 | 第56-62页 |
·RGB 通道增强 | 第58-60页 |
·HSI 通道增强 | 第60-61页 |
·YUV 通道增强 | 第61-62页 |
·各种增强方法比较 | 第62页 |
·增强后图像去噪 | 第62-71页 |
·噪声的产生 | 第63-65页 |
·通常的去噪方法 | 第65-68页 |
·新型的去噪滤波算法 | 第68-70页 |
·试验结果和效果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工作小结 | 第72-73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