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20页 |
第一部分 质粒DNA的扩增、提取、纯化、含量测定 | 第20-31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21-24页 |
·试剂盒与主要试剂 | 第21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21-22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24-28页 |
·质粒DNA的扩增 | 第24-25页 |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25-26页 |
·质粒DNA的含量和纯度分析 | 第26-28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28-31页 |
第二部分 前阳离子脂质体骨架材料(CHETA)合成 | 第31-35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2 合成路线 | 第31-32页 |
3 合成方法与结果 | 第32-35页 |
·中间体(1)的合成 | 第32页 |
·2-亚胺噻烷盐酸盐(2)的合成 | 第32-33页 |
·中间体2-(胺乙基)-氨基甲酸胆固醇酷(3)的合成 | 第33页 |
·中间体(4)的合成 | 第33页 |
·化合物CHETA(5)的制备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转铁蛋白修饰的载基因前阳离子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 | 第35-57页 |
第一节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前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 | 第36-46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确定实验范围 | 第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38-46页 |
·因素水平范围的确定 | 第38页 |
·中心组合设计的试验结果 | 第38-43页 |
·处方成分对前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优化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前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46-57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 | 第46-47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47-4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57页 |
·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 | 第48页 |
·二硫苏糖醇(DTT)与前阳离子脂质体作用 | 第48-52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在血清中的稳定性 | 第52-53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对BSA-FITC的吸附实验 | 第53-55页 |
·体外抵抗核酸酶降解能力评价 | 第55-57页 |
第四部分 转铁蛋白修饰的载基因前阳离子脂质体体外细胞学研究 | 第57-78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57-59页 |
·试剂盒与主要试剂 | 第57-58页 |
·细胞株 | 第58页 |
·细胞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8-59页 |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9-64页 |
·细胞复苏 | 第59页 |
·细胞传代 | 第59-60页 |
·细胞转染 | 第60页 |
·MTT法测前阳离子脂质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60页 |
·细胞摄取实验 | 第60-61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转运pORF-LacZ质粒转染HepG2细胞 | 第61-63页 |
·X-gal原位染色观察pORF-LacZ的转染效果 | 第61页 |
·pORF-LacZ的转染率的测定 | 第61-63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转运pEGFP-TK-AFP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 | 第63页 |
·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pEGFP-TK-AFP的转染效果 | 第63页 |
·pEGFP-TK-AFP联合GCV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 | 第63页 |
·统计学实验 | 第63-6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4-73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64-65页 |
·细胞摄取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β-半乳糖苷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 第66-69页 |
·EGF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 第69-71页 |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 | 第71-72页 |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引发的旁观者效应 | 第72-73页 |
4 小结和讨论 | 第73-78页 |
·自杀基因治疗 | 第73-74页 |
·报告基因 | 第74-75页 |
·四唑盐(MTT)比色法 | 第75页 |
·BCA法测定蛋白的原理 | 第75页 |
·结论 | 第75-78页 |
第五部分 转铁蛋白修饰的载基因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针的研究 | 第78-9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79-80页 |
·主要仪器 | 第79-80页 |
·主要试剂 | 第8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80-89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品处方及制备工艺 | 第80-83页 |
·试验设计 | 第80页 |
·评价指标 | 第80-81页 |
·冻干粉处方的确定 | 第81-82页 |
·冻干粉针剂的制备 | 第82-83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品质量评价 | 第83-89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的复溶 | 第83-84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的外观形态及再分散性考察 | 第84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的pH值的确定 | 第84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粒径与电位考察 | 第84-85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的体外转染活性 | 第85-86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的抗核酸酶能力 | 第86-88页 |
·前阳离子脂质体冻干粉吸湿性 | 第88-8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9-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综述 | 第94-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作者简介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