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NZTD吸收机理研究及其缓释片的研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3-16页
一、NZTD吸收动力学研究第16-41页
 1 仪器、试药及实验动物第16-17页
   ·主要仪器第16页
   ·主要试药第16-17页
   ·实验动物第17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7-37页
   ·大鼠原位灌注模型建立第17-20页
     ·实验原理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20页
       ·原位胃灌注实验法第17-18页
       ·原位肠灌注实验法第18页
       ·原位胃灌注实验法中参数计算第18-20页
   ·灌注液中酚红与NZTD浓度测定第20-30页
     ·胃灌注液中NZTD浓度测定第20-23页
       ·色谱条件第20-21页
       ·样品的处理和测定第21页
       ·专属性实验第21页
       ·系统适应性实脸第21页
       ·标准曲线制备第21-22页
       ·回收率实验第22-23页
       ·精密度实验第23页
     ·肠灌注液中NZTD和酚红浓度测定方法第23-30页
       ·色谱条件筛选第23-25页
       ·色谱条件第25页
       ·样品处理第25页
       ·专属性实验第25-26页
       ·系统适应性实验第26页
       ·标准曲线制备第26-28页
       ·回收率实验第28-29页
       ·精密度实验第29-30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0-37页
     ·NZTD原位胃吸收第30-32页
       ·胃灌注液的配制第30-31页
       ·NZTD在胃灌注液中稳定性的考察第31页
       ·胃壁对NZTD物理吸附、代谢和摄取的考察第31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1-32页
       ·统计分析第32页
       ·小结第32页
     ·NZTD原位肠循环实验第32-37页
       ·肠循环液的配制第33页
       ·NZTD在肠循环液中稳定性的考察第33页
       ·肠壁对NZTD物理吸附、代谢和摄取的考察第33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3-36页
       ·统计分析第36-37页
       ·小结第37页
 3 讨论第37-41页
二、NZTD胃滞留型缓释片处方工艺研究第41-68页
 1 仪器与试药第41-42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41页
   ·主要试药第41-42页
 2 方法和结果第42-65页
   ·基本处方的设计第42-47页
     ·剂量与主要骨架材料的确定第42-43页
     ·NZTD与辅料配伍稳定性考察第43-47页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43-44页
       ·色谱条件第44页
       ·主成分与杂质的分离检出第44-45页
       ·样品制备第45页
       ·测定方法和结果第45-47页
     ·小结第47页
   ·处方工艺研究第47-65页
     ·处方工艺筛选的指标与评价方法第47-48页
       ·释放度第47-48页
       ·片剂的成型属性第48页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8-51页
       ·NZTD缓释片释放度测定方法第48页
       ·测定波长的确定第48-49页
       ·色谱条件第49-50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50页
       ·NZTD缓释片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回收率试验第50-51页
       ·精密度第51页
     ·制剂处方的单因素筛选第51-59页
       ·粘合剂的筛选第51-52页
       ·骨架材料的筛选第52-53页
       ·A1用量的筛选第53-55页
       ·崩解剂及表面活性剂的引入第55-57页
       ·润滑剂的选择第57页
       ·片剂比表面积的影响第57-58页
       ·处方的确定第58-59页
     ·影响药物释放的方法学因素第59-63页
       ·释放介质第59-60页
       ·转篮法与浆法的比较第60-62页
       ·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第62-63页
       ·小结第63页
     ·处方验证第63-64页
     ·NZID缓释片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第64-65页
   ·结果与结论第65页
 3 讨论第65-68页
三、NZTD胃滞留型缓释片质量评价第68-87页
 1 仪器与试药第68-69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68页
   ·主要试药第68-69页
 2 方法与结果第69-87页
   ·外观性状第69页
   ·鉴别第69-70页
     ·紫外吸收特征第69页
     ·HPLC鉴别第69-70页
       ·色谱条件第69页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第69页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第69-70页
       ·空白辅料溶液的配制第70页
       ·HPLC鉴别方法第70页
   ·检查第70-73页
     ·重量差异第70-71页
     ·释放度第71-73页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71页
       ·释放度重现性与均一性考察第71-73页
   ·有关物质检查第73-76页
     ·色谱条件第73页
     ·主成分与杂质分离检出第73-76页
       ·破坏性试验第73-74页
       ·检测限试验第74-75页
       ·有关物质检查的限度选择第75页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第75-76页
   ·含量测定第76-80页
     ·色谱条件第76页
     ·含量测定方法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第76-77页
     ·含量测定方法学试验第77-79页
       ·线性范围第77-78页
       ·方法的精密度第78-79页
       ·方法的准确度第79页
     ·含量测定方法及其限度第79-80页
   ·NZTD缓释片体外释药规律研究第80-84页
     ·威布尔(Weibull)模型第80-81页
     ·希古契(Higuchi)模型第81-82页
     ·Ritger-Peppas模型第82-83页
     ·零级释放模型第83页
     ·Hixcon Crowell模型第83-84页
     ·小结第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87页
四、NZTD缓释片稳定性研究第87-90页
 1 仪器与试药第8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87-89页
   ·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第87-89页
     ·光稳定性试验第87-88页
     ·高热稳定性试验第88页
     ·高湿稳定性试验第88页
     ·加速试验第88-89页
     ·长期试验第8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9-90页
综述第90-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癌细胞靶向转铁蛋白修饰的载基因前阳离子脂质体给药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非线性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