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根植性作用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一、绪论 | 第8-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三)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4页 |
(四) 论文的创新点以及难点 | 第14-16页 |
二、集群根植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内容 | 第16-23页 |
(一) 产业集群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 集群根植性的界定和特征 | 第17-23页 |
1、集群根植性的界定 | 第17-21页 |
2、集群根植性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三、集群根植性形成的条件及其内容 | 第23-27页 |
(一) 集群根植性形成条件 | 第23-25页 |
1、政府行为 | 第23页 |
2、市场需求 | 第23-24页 |
3、偶然因素 | 第24页 |
4、历史文化 | 第24-25页 |
(二) 集群根植性的内容 | 第25-27页 |
1、经济根植性 | 第25页 |
2、社会根植性 | 第25页 |
3、制度根植性 | 第25-26页 |
4、文化根植性 | 第26-27页 |
四、集群根植性的作用机制 | 第27-35页 |
(一) 人力资本集聚机制 | 第27-28页 |
(二) 自然资源的促进机制 | 第28-29页 |
(三) 减少交易费用的实现机制 | 第29-31页 |
(四) 知识共享机制 | 第31-32页 |
(五) 制度保障机制 | 第32-33页 |
(六) 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 | 第33-35页 |
五、集群根植性作用机制的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一) 模型假设 | 第35页 |
(二) 因变量的确定 | 第35-36页 |
(三) 自变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六、义乌玩具产业集群根植性实证分析 | 第37-49页 |
(一) 义乌玩具产业集群概述 | 第37-38页 |
(二) 义乌玩具产业集群根植性作用机制分析 | 第38-44页 |
(三) 集群根植性作用机制的回归分析 | 第44-49页 |
七、加强集群根植性的若干建议与结论 | 第49-54页 |
(一) 加强集群根植性的若干建议 | 第49-52页 |
(二) 基本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