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城市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背景介绍第10-13页
  1.1.1 城市物流的概念第10-11页
  1.1.2 城市物流网络的定义第11-12页
  1.1.3 我国城市物流网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1.2.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1 有关物流中心选址的研究第15页
  1.3.2 有关物流信息平台开发的研究第15页
  1.3.3 关于共同配送模型及算法的研究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创新第16-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6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1.5 论文构成及章节安排第17-19页
2 城市物流枢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优化研究第19-38页
 2.1 城市物流枢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优化的理论研究第19-22页
  2.1.1 物流枢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优化的宏观原则第19-20页
  2.1.2 物流枢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优化的宏观布局原则第20-21页
  2.1.3 物流枢纽选址的微观布局原则第21-22页
 2.2 选址模型的发展轨迹第22页
 2.3 经典选址模型及其解法研究第22-25页
  2.3.1 离散选址模型第22-23页
  2.3.2 双重规划模型的定义与特性第23-24页
  2.3.3 动态选址模型第24-25页
 2.4 城市物流枢纽的空间分布和规模优化的模型研究第25-28页
  2.4.1 城市交通枢纽到城市物流枢纽的商品运输及费用模型第27页
  2.4.2 物流枢纽到零售中心的商品运输费用模型第27-28页
  2.4.3 物流枢纽的保有费用模型第28页
  2.4.4 城市物流枢纽的空间分布和规模优化的模型第28页
 2.5 遗传算法在选址模型中的应用第28-32页
  2.5.1 遗传算法(GA)基本原理第28-29页
  2.5.2 GA的运行参数控制策略第29-30页
  2.5.3 算法模型及步骤第30-32页
 2.6 城市物流枢纽的空间分布和规模优化的模型在大连市的应用第32-36页
  2.6.1 基础数据的搜集第32-33页
  2.6.2 遗传算法初始解的生成第33-36页
 2.7 本章结论第36-38页
3 基于信息平台的城市物流网络发展第38-47页
 3.1 城市物流网络第38-39页
 3.2 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第39-41页
  3.2.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第39-40页
  3.2.2 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在现代城市物流系统中的作用第40-41页
 3.3 现代城市物流网络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第41-43页
 3.4 构建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第43-44页
 3.5 信息平台下的城市物流网络发展及规划第44-46页
 3.6 本章结论第46-47页
4 GIS下的城市货物共同配送系统研究第47-56页
 4.1 共同配送的意义第47-48页
 4.2 我国共同配送发展现状第48-49页
 4.3 GIS技术在共同配送中的应用第49-52页
  4.3.1 GIS的定义第49页
  4.3.2 GIS的功能及发展趋势第49-51页
  4.3.3 GIS技术与共同配送理论的结合第51-52页
 4.4 GIS的系统设计第52-53页
  4.4.1 系统设计目标第52页
  4.4.2 软硬件开发环境第52-53页
  4.4.3 系统设计结构第53页
 4.5 城市货物共同配送系统设计第53-55页
 4.6 本章结论第55-56页
5 城市货物共同配送系统的模型研究第56-64页
 5.1 城市货物共同配送系统研究的发展第56页
 5.2 货物共同配送费用模型第56-57页
 5.3 最短路径算法在城市货物共同配送中的应用第57-58页
  5.3.1 最短路径算法整体流程图第57页
  5.3.2 算法流程的详细说明第57-58页
 5.4 实例应用第58-63页
 5.5 本章结论第63-64页
6 蚁群算法在城市共同配送中的应用第64-72页
 6.1 蚁群算法概述第64-65页
 6.2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第65-66页
 6.3 算法总体思路第66-68页
 6.4 蚁群算法基本模型与步骤第68-70页
  6.4.1 蚁群算法的基本模型第68-69页
  6.4.2 蚁群算法的步骤第69-70页
 6.5 数字试验第70-71页
 6.6 本章结论第71-72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7.1 论文研究成果与创新性第72页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Agent技术的软件质量协同控制模型研究
下一篇:汉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影响及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