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之理性分析与制度研究

前言第1-12页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理念的演进第12-18页
 一、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和传统理念第12-14页
  (一) 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 传统公司治理理念第13-14页
 二、新理念的产生: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4-16页
 三、对公司治理理念演进的客观评析第16-18页
第二部分: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争论第18-23页
 一、支持派观点第18-20页
  (一) 有利于公司内部权力的制衡和协调第18-19页
  (二) 有利于公司内部关系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第19-20页
  (三) 有利于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第20页
 二、反对派观点第20-21页
  (一) 概念界定过于宽泛第20页
  (二) 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妨害第20-21页
  (三) 对公司营利性和管理者责任承担的不利影响第21页
 三、评价第21-23页
第三部分:利益相关者范围的法学界定第23-33页
 一、利益相关者范围的法学界定现状第23-24页
 二、判断方法:风险救济理论第24-26页
 三、对各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分析第26-32页
  (一) 股东第26-27页
  (二) 职工第27-29页
  (三) 债权人第29-30页
  (四) 供应商第30-31页
  (五) 消费者第31-32页
  (六) 社区第32页
 四、结论第32-33页
第四部分:各国利益相关者治理制度研究第33-54页
 一、代表性国家利益相关者治理制度的特点第33-39页
  (一) 美国: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反思第33-35页
  (二) 德国:职工民主参与制的典范第35-36页
  (三) 日本:非正式契约化的特色制度第36-38页
  (四) 国际发展趋势第38-39页
 二、利益相关者治理具体制度研究第39-54页
  (一) 董事对谁负责?——利益相关者条款第39-41页
  (二) 职工参与制度第41-50页
  (三) 银行债权人对公司治理的介入第50-54页
第五部分:我国利益相关者治理制度的立法构建第54-72页
 一、我国公司治理的立法原则第54-59页
  (一) 明确治理的法律制度与经济形式的区别第55-56页
  (二) 正确认识两种公司治理理念第56-57页
  (三) 原则性规定与具体制度并存第57-58页
  (四) 借鉴国际制度的同时重视本土化研究第58-59页
 二、我国《公司法》上利益相关者治理制度的构建第59-72页
  (一) 公司目标和管理者义务第59-62页
  (二) 职工参与制度第62-67页
  (三) 银行债权人参与制度第67-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的变化研究
下一篇:应用化学杂交剂培育杂种小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