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与控制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与组成 | 第14-16页 |
·农药、化肥污染 | 第14-15页 |
·农膜“白色污染” | 第15页 |
·养殖业污染 | 第15页 |
·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 | 第15-16页 |
·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 | 第16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 第16-17页 |
·随机性 | 第16页 |
·广泛性 | 第16页 |
·不确定性 | 第16页 |
·动态迁移性 | 第16页 |
·时空变化性 | 第16-17页 |
·污染的滞后性和潜在威胁性 | 第17页 |
·复杂性 | 第17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指标体系 | 第17-18页 |
·农业面源 P污染指标体系 | 第17-18页 |
·农业面源 N污染指标体系 | 第18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 第18-23页 |
·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控制技术 | 第19-20页 |
·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主要控制技术 | 第20-22页 |
·农业有机废弃物污染控制 | 第22-23页 |
·其它控制措施 | 第23页 |
·重庆市关于面源污染研究与管理的业绩与存在问题 | 第23-26页 |
·宏观层面的管理工作 | 第23-24页 |
·微观层面的技术研发 | 第2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 第27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 第27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 | 第27-28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 第28页 |
·研究路线 | 第28-29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9-36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9页 |
·研究时间的界定 | 第29页 |
·研究指标的界定 | 第29-34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9-31页 |
·指标的释义 | 第31-34页 |
·研究信息的获取 | 第34页 |
·面上信息的收集 | 第34页 |
·典型信息的获取 | 第34页 |
·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方法 | 第34-36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60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统计分析 | 第36-39页 |
·农田污染现状 | 第36-37页 |
·养殖污染现状 | 第37-38页 |
·生活污染现状 | 第38-39页 |
·径流污染现状 | 第39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特征 | 第39-45页 |
·农田污染分异特征 | 第39-40页 |
·畜禽养殖污染分异特征 | 第40-41页 |
·水产养殖污染分异特征 | 第41页 |
·生活污染分异特征 | 第41-42页 |
·径流污染分异特征 | 第42-43页 |
·面源污染综合分异特征 | 第43-45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的经济地理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都市发达经济圈 | 第46-47页 |
·渝西经济走廊 | 第47页 |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 第47-48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 | 第48-50页 |
·自然生态条件的限制 | 第48页 |
·人地矛盾突出 | 第48页 |
·土地垦殖强度的加大 | 第48页 |
·环境自净能力的减弱 | 第48-49页 |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 第49页 |
·生态环境意识的薄弱 | 第49页 |
·环境友好技术的缺乏 | 第49-50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控制工程 | 第50-56页 |
·控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50页 |
·控制的目标 | 第50-51页 |
·控制的重点工程与投资预算 | 第51-55页 |
·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工程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 第55-56页 |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与实施保障 | 第56-60页 |
·控制对策措施 | 第56-57页 |
·实施保障 | 第57-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67-68页 |
发表论文 | 第67页 |
参加课题 | 第67-68页 |
附图 | 第68-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