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国家审计论文

我国国家审计职能变迁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本文的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国家审计职能的相关理论第19-30页
 2.1 国家审计职能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 国家审计职能相关概念的思考第22-25页
 2.3 国家审计职能体现的特征分析第25-26页
 2.4 国家审计职能效用的探索第26-29页
  2.4.1 国家审计行为主体质量分析第27-28页
  2.4.2 国家审计行为服务对象期望值的实现度第28-29页
  2.4.3 国家审计行为结果的社会效用分析第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二十世纪以前国家审计职能的历史变迁第30-38页
 3.1 二十世纪以前历代国家审计职能的演进第30-32页
 3.2 国家审计职能的需求认识第32-33页
 3.3 二十世纪前国家审计职能的效用分析第33-35页
  3.3.1 国家审计行为主体的质量分析第33-34页
  3.3.2 审计行为服务对象期望值的满意度分析第34页
  3.3.3 审计行为结果的社会效用分析第34-35页
 3.4 历代国家审计职能的评价和启示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二十世纪以来国家审计职能的嬗变第38-46页
 4.1 二十世纪以来国家审计职能的历程第38-40页
  4.1.1 二十世纪以来国家审计职能变迁的透视第38-39页
  4.1.2 民国时期与二十世纪前国家审计职能的特征比较第39-40页
 4.2 二十世纪以来社会对国家审计的需求第40-41页
 4.3 二十世纪以来国家审计职能的效用分析第41-42页
  4.3.1 国家审计行为主体的质量分析第41页
  4.3.2 国家审计行为服务对象期望值的满意度第41-42页
  4.3.3 国家审计行为结果的社会效用第42页
 4.4 我国选择行政型审计模式的历程第42-43页
  4.4.1 社会对审计职能的需求第42页
  4.4.2 行政型模式的必然选择第42-43页
 4.5 国家审计职能的评价与启示第43-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的效用分析第46-55页
 5.1 现行国家审计行为主体的质量探析第46-48页
  5.1.1 现行国家审计机构职能效用的体现第46-47页
  5.1.2 中央和地方审计机构审计职能效用比较剖析第47-48页
 5.2 审计对社会需求的满意度分析第48页
 5.3 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社会效用分析第48-50页
  5.3.1 引人深思的审计风暴第48-49页
  5.3.2 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的积极效用第49-50页
 5.4 我国国家审计职能发挥的局限性第50-54页
 5.5 完善改进建议第54页
 5.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二十一世纪我国国家审计职能发展前瞻第55-62页
 6.1 国家审计职能的定位第55-57页
  6.1.1 社会对国家审计职能的预期第55-56页
  6.1.2 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的定位第56-57页
 6.2 保障国家审计职能的建设性措施第57-60页
  6.2.1 新型审计体制改革模式的探索第57-58页
  6.2.2 健全审计问题整改公告机制第58-59页
  6.2.3 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第59-60页
  6.2.4 修改现行审计法明确审计权限第60页
 6.3 本文的研究局限第60-61页
 6.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主动磁轴承控制研究
下一篇:改进的高维空间数据聚类算法及其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