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一、 绪论 | 第7-12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7页 |
| (1) 人的主体性:时代发展的诉求 | 第7页 |
| (2) 学生主体性: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 | 第7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 (1)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 第7-9页 |
| (2) 关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研究 | 第9-10页 |
| (3)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 访谈法 | 第11页 |
| (2) 文献法 | 第11-12页 |
| (3)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 4、 研究价值 | 第12页 |
| 二、 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理论 | 第12-15页 |
| 1、 人的主体性及实现 | 第12-13页 |
| 2、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及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现 | 第13-15页 |
| 三、 高校教学管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 第15-34页 |
| 1、 人才培养机制层面 | 第16-21页 |
| (1) 学分制改革不到位,没有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课 | 第16-17页 |
| (2) 转专业困难,学生学非所爱 | 第17-18页 |
| (3) 课程重理论、轻应用,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空间受到局限 | 第18-20页 |
| (4) 学籍管理弹性不足,学生不能自主把握学习进程 | 第20-21页 |
| 2、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层面 | 第21-30页 |
| (1) 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 第21-24页 |
| (2)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且运用不当,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 第24-27页 |
| (3) 课堂教学规模过大,难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 第27页 |
| (4) 课时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倦怠情绪严重 | 第27-28页 |
| (5) 课堂考勤制度挫伤学生课堂学习积极、主动性 | 第28-30页 |
| 3、 教学管理方式层面 | 第30-34页 |
| (1) 教学管理自上而下,学生被动参与 | 第30-32页 |
| (2) 信息反馈机制缺失,学生主体话语权淡出 | 第32-34页 |
| 四、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对策 | 第34-41页 |
| 1、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 | 第34-36页 |
| (1)树立学生主体教学观 | 第35页 |
| (2) 树立学生主体教学管理观 | 第35-36页 |
| 2、 进一步完善学分管理制度,营造学生主体的管理氛围 | 第36-38页 |
| (1) 改革刚性的培养计划,真正实现自主选课 | 第36-37页 |
| (2) 建立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 第37页 |
| (3) 建立转专业制度 | 第37-38页 |
| (4) 实行弹性学制 | 第38页 |
| 3、深化教学改革,实行研究性教学 | 第38-39页 |
| 4、 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附录 | 第44-46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