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9页 |
第一章 西藏当代汉语文学发展的历史语境:西藏传媒事业的现代进程 | 第19-39页 |
第一节 西藏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 第21-25页 |
第二节 西藏的广播电视业的建立发展 | 第25-28页 |
第三节 西藏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发展 | 第28-35页 |
第四节 西藏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 | 第35-39页 |
第二章 西藏当代文学的缩影:《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 | 第39-65页 |
第一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创刊的意义 | 第41-46页 |
第二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的自我身份确认 | 第46-59页 |
第三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 | 第59-65页 |
第三章 迟到与早熟:作为文学杂志的《西藏文学》 | 第65-82页 |
第一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的发展阶段 | 第65-71页 |
第二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的特点 | 第71-76页 |
第三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作家队伍情况分析 | 第76-82页 |
第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藏文学》的译介情况分析 | 第82-99页 |
第一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印度文学的译介 | 第82-87页 |
第二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藏族古典文学的译介 | 第87-91页 |
第三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整理评介 | 第91-96页 |
第四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当代藏文文学的介绍 | 第96-99页 |
第五章 顺行与颠覆:《西藏文学》的“西藏新小说” | 第99-135页 |
第一节 西藏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 第101-111页 |
第二节 “西藏新小说”的由来 | 第111-118页 |
第三节 西藏新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 第118-130页 |
第四节 西藏新小说的终结 | 第130-135页 |
第六章 “太阳说:来,朝前走”:《西藏文学》与西藏当代诗歌 | 第135-152页 |
第一节 “雪野诗”及其诗歌主张 | 第136-141页 |
第二节 “太阳城诗会” | 第141-145页 |
第三节 90年代的诗歌 | 第145-152页 |
第七章 西藏文学的“文学场”:《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体制 | 第152-168页 |
第一节 《西藏文学》的文学批评和论争 | 第152-156页 |
第二节 《西藏文学》的文学奖励 | 第156-159页 |
第三节 西藏的现代文学体制与《西藏文学》 | 第159-168页 |
结语 | 第168-169页 |
附录 《西藏文学》大事记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5页 |
科研成果 | 第175-177页 |
后记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