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8页 |
1 表型变异的遗传结构 | 第12-19页 |
·孟德尔性状 | 第12页 |
·复杂性状 | 第12-19页 |
·复杂性状复杂性的原因 | 第12-13页 |
·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复杂表型变异的分子机制 | 第15-16页 |
·复杂性状基因鉴定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遗传基因组学 | 第18-19页 |
2 酵母遗传耐受性 | 第19-25页 |
·酵母模式生物的应用 | 第19-20页 |
·酵母的乙醇耐性 | 第20-25页 |
·酵母乙醇耐受性的生化机理 | 第21-23页 |
·酵母乙醇耐受性的遗传学进展 | 第23-25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8页 |
第二章 酵母乙醇耐受性极端表型菌株的选择及遗传学分析 | 第38-62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1 试剂与材料 | 第39-43页 |
·试剂 | 第39页 |
·溶液 | 第39-41页 |
·仪器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菌株 | 第42页 |
·质粒 | 第42-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50页 |
·酵母乙醇耐受性的表型测定 | 第43页 |
·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3-44页 |
·细菌转化 | 第44页 |
·细菌质粒的抽提 | 第44页 |
·酵母转化 | 第44-45页 |
·酵母DNA的抽提 | 第45-46页 |
·四分体孢子的分离 | 第46页 |
·HO基因剔除 | 第46-47页 |
·酵母菌株单倍体二倍化及接合型的转变 | 第47页 |
·酵母乙醇耐受性极端敏感型菌株的选择 | 第47-49页 |
·半双列杂交 | 第49-50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50-56页 |
·酵母菌株的乙醇耐性筛选 | 第50-51页 |
·HO基因剔除 | 第51-53页 |
·极端敏感型菌株的选择 | 第53-54页 |
·半双列杂交 | 第54-56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56-62页 |
·酵母的乙醇耐受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 | 第56-57页 |
·自然选择紧密地贯穿在极端敏感型菌株的人工选择之中 | 第57-58页 |
·极端敏感型菌株的选择具有高效的遗传进度 | 第58-62页 |
第三章 酵母F_2单倍体分离群体的QTL作图 | 第62-76页 |
前言 | 第62-63页 |
1 试剂和材料 | 第63-64页 |
·试剂 | 第63页 |
·工具软件 | 第63页 |
·材料 | 第63-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8页 |
·F_2分离群体的构建 | 第64页 |
·分离群体的表型测定 | 第64页 |
·微卫星标记的搜索及基因分型 | 第64页 |
·荧光标记引物的基因分型 | 第64-65页 |
·SNP标记的设计 | 第65页 |
·DNA片段的割胶回收 | 第65-66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66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66-67页 |
·全基因组的 QTL扫描 | 第67页 |
·精细定位 | 第67-68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68-72页 |
·F_2单倍体分离群体的构建及表型测定 | 第68页 |
·酵母基因组微卫星标记的设计 | 第68-69页 |
·酵母全基因组QTL扫描 | 第69-70页 |
·PCR-RFLP的SNP检测 | 第70-71页 |
·精细作图 | 第71-72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72-76页 |
·选择性基因分型方法是高效的检测QTL的策略 | 第72页 |
·QTL精细定位到3cM的区间 | 第72-73页 |
·微卫星标记是鉴定酵母分子水平变异的常用工具 | 第73-76页 |
第四章 基于RSB群体的复杂性状的高精度高解析率定位 | 第76-92页 |
前言 | 第76-77页 |
1 试剂和材料 | 第77页 |
·试剂 | 第77页 |
·材料 | 第77页 |
2 理论解释 | 第77-80页 |
·RSB的理论依据 | 第77-79页 |
·RSB与其它QTL定位方法的比较 | 第79-80页 |
3 试验方法 | 第80-82页 |
·构建极端表型亲本的等基因的相反接合型菌株 | 第80页 |
·RSB试验设计及实施 | 第80页 |
·表型的测定 | 第80-81页 |
·基因分型 | 第81-82页 |
4 结果和分析 | 第82-87页 |
·RSB五个选择世代的试验结果 | 第82-85页 |
·RSB5个体的全基因组扫描 | 第85-86页 |
·IX号染色体QTL区的精细基因型 | 第86-87页 |
5 结论和讨论 | 第87-92页 |
·RSB策略可以高解析率地定位复杂性状的基因 | 第87页 |
·RSB对复杂性状的基因定位具有稳健性 | 第87-88页 |
·RSB策略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 第88-92页 |
第五章 酵母乙醇耐受性主效候选基因的定位克隆 | 第92-114页 |
前言 | 第92-93页 |
1 试剂和材料 | 第93-94页 |
·试剂 | 第93页 |
·溶液 | 第93页 |
·仪器 | 第93-9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4-100页 |
·ASG1的编码区和上游基因调控区的序列测定 | 第94页 |
·遗传分析 | 第94页 |
·基因剔除 | 第94-95页 |
·ASG1的等位基因置换 | 第95-98页 |
·长片断的PCR扩增 | 第96页 |
·T载体克隆 | 第96-97页 |
·连接反应 | 第97页 |
·基因置换质粒的构建 | 第97页 |
·酵母转化 | 第97-98页 |
·ASG1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98-99页 |
·RNA的抽提 | 第98-99页 |
·Affymetrix芯片的表达谱实验 | 第99页 |
·蛋白结构域的预测 | 第99-100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100-111页 |
·两极端表型亲本的DNA序列的比对 | 第100-101页 |
·遗传分析结果 | 第101-102页 |
·基因剔除 | 第102-105页 |
·等位基因替换的实验分析 | 第105-108页 |
·替换质粒的构建 | 第105-106页 |
·转化酵母 | 第106-108页 |
·表型测定 | 第108页 |
·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108-109页 |
·ASG1 motif的预测 | 第109-111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111-114页 |
·ASG1是控制酵母乙醇耐受性的一个主效基因 | 第111页 |
·调节变异是导致复杂性状表型变异的重要遗传机制 | 第111-113页 |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是乙醇耐受性变异的可能原因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毕业感怀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