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系统动力学建模、优化与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9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混合驱动机构简介第15-17页
 1.3 混合驱动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4 含复合材料构件动力学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意义第25-28页
  1.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25-27页
  1.5.2 课题意义第27-28页
 1.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第29-53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9-37页
  2.2.1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模型描述第29-30页
  2.2.2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第30-35页
   2.2.2.1 五杆机构运动数学模型第30-31页
   2.2.2.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正运动学分析第31-34页
   2.2.2.3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逆运动学分析第34-35页
  2.2.3 算例第35-37页
 2.3 混合驱动机构键合图模型的建立第37-41页
  2.3.1 键合图简介第37-39页
  2.3.2 多通口转换器MTF的作用第39-40页
  2.3.3 键合图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2.4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动力学分析第41-52页
  2.4.1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键合图模型第42-47页
  2.4.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动力学方程第47页
  2.4.3 速度转换关系分析第47-49页
  2.4.4 算例第49-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系统全局动力学建模第53-74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系统分级第54-57页
  3.2.1 系统分级第54-55页
  3.2.2 子系统功能描述和耦合功能框图第55-57页
 3.3 各子系统键合图模型第57-62页
  3.3.1 电机的键合图模型第57-58页
  3.3.2 平面连杆机构的键合图模型第58-61页
  3.3.3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子系统的键合图模型第61-62页
 3.4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全局动力学模型第62-68页
  3.4.1 子系统模型集成第62页
  3.4.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系统键合图模型第62-63页
  3.4.3 系统状态方程第63-67页
  3.4.4 电机的控制第67-68页
  3.4.5 系统状态方程的解法第68页
 3.5 仿真与分析第68-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优化设计第74-89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混沌优化算法第75-81页
  4.2.1 混沌的基本概念第75-77页
  4.2.2 Logistic模型及性质第77-78页
  4.2.3 MATLAB6.5优化工具箱第78-79页
  4.2.4 基于混沌优化的混合优化算法第79-80页
  4.2.5 关于混合优化算法收敛性说明第80-81页
 4.3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优化设计第81-88页
  4.3.1 运动学优化设计第81-83页
  4.3.2 动力学优化设计第83-84页
  4.3.3 多目标优化设计第84-85页
  4.3.4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85-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混合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第89-116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控制系统类型选择第90-92页
  5.2.1 位置伺服系统基本形式第90-92页
  5.2.2 位置伺服系统选择第92页
 5.3 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动态组成第92-95页
 5.4 小脑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第95-103页
  5.4.1 CMAC神经网络结构原理第96-98页
  5.4.2 基于CMAC的控制器设计第98-99页
  5.4.3 仿真分析第99-103页
 5.5 重复控制补偿的灰色预测PID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第103-114页
  5.5.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第104-105页
  5.5.2 灰色预测控制模型第105-106页
  5.5.3 重复控制第106-109页
  5.5.4 重复控制补偿的灰色预测PID控制第109-111页
  5.5.5 仿真分析第111-114页
 5.6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特性研究第116-131页
 6.1 引言第116-117页
 6.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第117-118页
 6.3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杆件的刚度第118-125页
  6.3.1 应力-应变关系第118-119页
  6.3.2 应力-位移关系第119-120页
  6.3.3 杆件的刚度第120-122页
  6.3.4 优化设计第122-123页
  6.3.5 算例第123-125页
 6.4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阻尼预测第125-130页
  6.4.1 阻尼单元模型第125页
  6.4.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阻尼容量计算第125-127页
  6.4.3 杆件的比阻尼容量第127-128页
  6.4.4 优化设计第128-129页
  6.4.5 算例第129-130页
 6.5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七章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实验第131-153页
 7.1 引言第131页
 7.2 实验系统第131-137页
  7.2.1 实验系统结构和原理第131-132页
  7.2.2 实验系统三维造型和实物第132页
  7.2.3 硬件系统第132-135页
  7.2.4 接口电路设计与PCB板制备第135-137页
 7.3 抗干扰措施第137-141页
  7.3.1 抗干扰措施概述第137-138页
  7.3.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干扰源分析第138-139页
  7.3.3 抗干扰技术实现第139-141页
 7.4 实验内容与结果第141-151页
  7.4.1 实验设置第141-142页
  7.4.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动力学实验第142-145页
  7.4.3 控制系统实验第145-148页
  7.4.4 基于不同材料构件机构性能实验第148-151页
 7.5 本章小结第151-153页
第八章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误差分析第153-166页
 8.1 引言第153页
 8.2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敏感性分析第153-157页
  8.2.1 机构杆件尺度敏感性分析第153-155页
  8.2.2 公差的确定第155-157页
 8.3 实例数据误差的统计学分析第157-163页
  8.3.1 统计学软件SPSS简介第157-158页
  8.3.2 误差直方图第158-160页
  8.3.3 系统误差判定第160-161页
  8.3.4 粗大误差的剔出第161页
  8.3.5 系统误差判别第161-163页
 8.4 系统误差相关性分析第163-165页
 8.5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66-170页
 9.1 全文总结第166-168页
 9.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8-169页
 9.3 展望第169-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8-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现代文学体制建立的个案考察:汉文版《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