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 第1-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一) 我国幼儿受到噪音影响的现状 | 第10-11页 |
(二) 目前国内外对噪音影响幼儿行为研究的不足 | 第11-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噪音 | 第12-13页 |
(二) 分贝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一、理论背景:巴克和赖特生态心理学综述 | 第14-21页 |
(一) “生态心理学”的提出 | 第14页 |
(二) “生态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 第14-18页 |
(三) 巴克和赖特“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 巴克和赖特的主要著作 | 第19-20页 |
(五) 从巴克和赖特的视角进行的研究 | 第20-21页 |
二、研究现状:噪音对幼儿影响的综述 | 第21-28页 |
(一) 噪音对幼儿生理方面的影响 | 第21-23页 |
(二) 噪音对幼儿行为方面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 噪音对幼儿认知方面的影响 | 第24-28页 |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一、观察法 | 第28页 |
二、文献法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实验设计 | 第29-37页 |
一、观察对象 | 第29页 |
二、观察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三、观察环境 | 第30-37页 |
(一) 幼儿观察室的环境创设 | 第30-31页 |
(二) 活动中噪音情境创设 | 第31-33页 |
四、观察过程 | 第33-34页 |
五、观察记录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六、记录表中的行为界定 | 第35-37页 |
第五部分:研究结果 | 第37-46页 |
一、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一) 活动区域 | 第37页 |
(二) 组织形式 | 第37-38页 |
(三) 活动参与状况 | 第38-39页 |
(四) 材料使用 | 第39页 |
(五) 合作性行为 | 第39-40页 |
(六) 言语行为 | 第40-41页 |
(七) 与他人关系 | 第41页 |
二、研究结论 | 第41-46页 |
(一) 噪音强度变化引起幼儿行为变化 | 第41-42页 |
(二) 不同强度噪音的变化引起幼儿行为的不同变化 | 第42-43页 |
(三) 当噪音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噪音会干扰幼儿的行为 | 第43-44页 |
(四) 低噪音背景下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我们所期望发生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这种噪音对幼儿不产生影响 | 第44-45页 |
(五) 个体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他当时所处的整体环境,而较少受到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六部分:讨论 | 第46-52页 |
一、研究中获得的启示 | 第46-50页 |
(一) 对幼儿园建设者的启示 | 第46-47页 |
(二) 对幼儿园实践工作者的启示 | 第47-48页 |
(三) 对幼儿家长的启示 | 第48-49页 |
(四) 对实验研究者的启示 | 第49-50页 |
二、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 第50-52页 |
附录:根据《儿童——环境交互作用的行为量表(第二版)》设计的记录表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感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