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12页 |
(一)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数学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 第8-9页 |
(二) 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 第9-11页 |
(三) 针对场依存型初中生开展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可行性 | 第11-12页 |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25页 |
(一)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二) 有关场认知方式的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三) 几点思考 | 第23-25页 |
三、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初中生数学学习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41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25-28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28-36页 |
(三) 调查结论 | 第36页 |
(四) 关于提高场依存型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教学策略分析 | 第36-41页 |
四、实验研究 | 第41-57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41页 |
(二) 实验假设 | 第4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四) 实验具体措施 | 第43-49页 |
(五) 典型课例 | 第49-54页 |
(六)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七) 实验结论 | 第57页 |
五、讨论与思考 | 第57-61页 |
(一) 科学地划分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认知方式是研究成败的关键 | 第57页 |
(二) 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场依存型学生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第57-58页 |
(三) 提高场依存型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 第58-59页 |
(四) 提高场依存型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第59-60页 |
(五)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