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前言 | 第9-23页 |
一、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基因组结构及蛋白表达 | 第10-13页 |
·丙肝病毒5’端非编码区 | 第10-11页 |
·丙肝病毒3’端非编码区 | 第11页 |
·丙肝病毒编码区及其表达的蛋白 | 第11-13页 |
·丙肝病毒结构蛋白 | 第11-12页 |
·丙肝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 第12-13页 |
二、丙肝病毒的复制 | 第13-14页 |
三、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体系 | 第14-18页 |
·HCV感染原代细胞系的培养体系 | 第14-17页 |
·HCV体内感染细胞的培养体系 | 第17-18页 |
四、HCV基因组克隆转染细胞培养系统 | 第18-21页 |
·HCV全基因组克隆转染细胞培养体系 | 第18-19页 |
·HCV亚基因组转染细胞培养体系 | 第19-21页 |
五、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33页 |
一. 材料 | 第23-27页 |
·细胞系和重组痘病毒 | 第23页 |
·重组质粒(pHCV)的构建 | 第23-24页 |
·主要培养基、药品、试剂 | 第24-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二、方法 | 第27-33页 |
·细胞的培养 | 第27页 |
·重组痘病毒的增殖 | 第27页 |
·质粒DNA的制备 | 第27-28页 |
·细胞的转染 | 第28页 |
·RT-PCR检测HCV正链 | 第28-30页 |
·荧光定量RT-PCR | 第30页 |
·链特异性RT-PCR检测HCV负链 | 第30-31页 |
·Western-blot | 第31-32页 |
·差速离心和电镜观察 | 第32页 |
·病毒体再感染实验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43页 |
一、pHCV转染HeLa细胞体系 | 第33-40页 |
·pHCV质粒转染效率的测定 | 第33页 |
·pHCV质粒转染后HeLa细胞的形态变化 | 第33-35页 |
·质粒DNA的ONase Ⅰ酶切效率 | 第35页 |
·转染HeLa细胞的RT-PCR检测 | 第35-36页 |
·HCV RT-PCR扩增片段的序列测定 | 第36-37页 |
·转染HeLa细胞中HCV基因组变化的动力学特征 | 第37-38页 |
·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HCV蛋白的表达 | 第38-39页 |
·转染细胞中HCV病毒体的电镜观察 | 第39-40页 |
二、HCV病毒体的自然感染性 | 第40-43页 |
·HCV病毒体自然感染性的证实 | 第40-42页 |
·Huh7细胞内HCV的复制效率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8页 |
一、评估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常用方法 | 第43-44页 |
二、本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特点 | 第44-45页 |
三、本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有效性 | 第45-48页 |
研究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